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商山早行》

ID:26288120

大小:254.8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5

温庭筠-《商山早行》_第1页
温庭筠-《商山早行》_第2页
温庭筠-《商山早行》_第3页
温庭筠-《商山早行》_第4页
温庭筠-《商山早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庭筠-《商山早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商山早行温庭筠写作背景:《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整体感知读懂诗意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

2、玩乐。学习目标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颔联中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4、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早春晨、鸡声、月、霜、明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悲故乡”:点明题旨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最好的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

3、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意象叠加的实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说明天色还早,残月不明。紧扣“早行”来写,表达思乡之情。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总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巩固练习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答: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

5、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3、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