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

ID:26292580

大小:2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5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_第1页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_第2页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_第3页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_第4页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突与超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2期2016年4月东 疆 学 刊DongjiangJournalVol.33No.2Apr.2016冲 突 与 超 脱———试论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的多元性王玉姝1,王树海2[摘 要]李商隐生活在佛禅大炽的时代背景下,自身亦有亲近佛禅之意,其诗歌作品自然 满蕴着佛理禅意。他以佛家不二分别、众生平等思想抒发对女性的真挚情感,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他在求之不得的爱情中体会离别之苦。同时其作品中也展现出为官之路坎坷多变、升沉不定,这恰恰与佛家“无常”观相契合。难能可贵的是李商隐能在困境中转身回 向,超脱

2、一己私利和现实困境;他在政治诗中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其在展现佛 家慈悲之心的同时,亦体证了佛理禅意的多元性。[关键词]李商隐;诗歌;佛理;禅意[中图分类号]I207畅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6)02-0034-05 [收稿日期]2015-09-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诗佛缘考论”,项目编号:07JA751005。 [作者简介]王玉姝,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佛禅与中国文学;王树海,男,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

3、方向为佛禅与中国文学。(长春130012)  自公元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隋唐时期商隐事梓州幕府期间,在长平的慧义精舍,他自 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佛教信仰和禅学思想成为出财俸,创石壁五间,刻枟妙法莲华经枠七卷。李 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牵动着各个阶层尤其是士大商隐在枟上河东公第二启枠中说道:“妙法莲华经夫们的精神生活,“在当时佛教风行于全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上找不到一个对佛教知识一无所知的士大夫。”[1](294)繁盛的佛禅思想和学说,自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尤其是此时者,诸经中王,最尊最胜,始

4、自童幼,长所护持。”[4](2159)同时,枟宋高僧传枠记载:“义山苦眼疾,虑婴昏瞽,遙望禅宮,冥祷乞愿。玄明旦寄枟天眼偈枠三章,读终疾愈。迨乎义山卧病,语僧的诗歌更加打上了佛禅的印记,如孙昌武先生所言:“禅普及到生活,作用到人们的思想感情,必然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在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诗歌中反映出来。”[2](82)从这个层面来说,李商隐录僧徹曰:‘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临终寄书决別’云。”[5](132)凡此种种皆见李商隐与佛禅之关联,本文着重探析其诗歌中的佛理禅意以体证其对佛家义理的精道把握和对佛理的多

5、元性涵盖。的诗歌创作受佛禅思想的影响是时代的必然。同时,他的自身经历之坎坷和其诗人敏感的内心  一、众生平等无二分别也促使他努力与佛禅相亲近。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以无题诗著名,同时亦有咏物怀古之作,但六佛教有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其中的“布施”是六度之首,体现佛家慈百多首诗歌中与佛禅有关的就有二十多首。丧悲之心,但更多的是一切平等的表现。龙树的解妻之后,李商隐曾经说过,“平居忽忽不乐,始尅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3](2177)释是“入甚深法界,灭离诸分别,悉无有功用,

6、诸处自然舍”,[6](95)世间万法一如,无二分别,具有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似乎已有倾心之意。李深刻的终极关怀之意,从而证得“平等利他”之·34·大乘佛教慈悲情怀。佛法在创立之初,就倡导众息,两人因共同的爱好而心生情愫,这种率性至 生平等、无二分别,男女平等自然含蕴其中,他们真的爱情超越了世俗。但毕竟爱情要食人间烟接纳女子出家,建立女众僧团,让女众享有接受佛法、弘扬教义、摆脱生之痛苦的权利,并实现自火,他年再聚首时,柳枝姑娘已嫁为人妇,浓重的物是人非之感让人未免怆然,这段爱情最好的见度度人之愿。佛陀尊重

7、妇女的诉求,对待女性持一种平等的态度。佛家的平等博爱思想引导人证,就是李商隐的枟柳枝五首枠:们去超越现实的偏狭,佛教平等观倡导一切事物在“缘起”时并无差别,人人生而平等,现实生活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其一)中的“差别”,只是“众生”所幻化出来的,是外在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的,体现在相貌、贵贱、愚智等方面的差别,都只 心亦不平。(其二)是“假相”的区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我”观、般若性空观证得一切性相平等,一直到般若中观学派的“不二平等”思想,一切众

8、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人皆可成佛”,毋庸置疑,男女平等即众生平等思想的体现之一。李商隐所生活的唐代社会,国力强盛,思想相对开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其三)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其四)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其五)①高,人们对男女两性的观念也较为开放。文人士子出入于青楼楚馆,仆马奢华的享乐风气在社会上漫延,内心所感在文人的笔下形成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