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

ID:26297932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_第1页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_第3页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_第4页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要求: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

2、战略。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建国后新中国

3、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模块链接: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通过观察引言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回答后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及要点:一、人民教育的奠基:(三个要点: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1949年)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同志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

5、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根据1950年政务院的有关规定,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改为公办和中国人自办且由政府补贴的私立院校。同时接收了外资津贴的中小学,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②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

6、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2、制定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

7、,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表现:①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②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③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2)意义: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学思之窗”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