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教育

秦汉时期的教育

ID:26316007

大小:349.87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5

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1页
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2页
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3页
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4页
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总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六国后继续以法治思想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为了铲除六国残余贵族兴家复国的思想基础,秦对六国历史和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具有强烈怀古思想的儒家学说采取禁止传授的政策,以致走向“焚书坑儒”的道路。公元前206年,秦被农民起义推翻,为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前206—220)所取代。由于人们普遍希望从秦末酷政和战火所造成的紧张中缓解过来,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心理,汉初在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文化教育方面,政府解除了对各种学派的钳制,各家学

2、说重新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儒学也从仅存的一线生机中慢慢地复苏过来。实行“无为而治”虽使汉初的经济从战乱中得以复苏,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但也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社会矛盾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利用汉初几十年在政治、经济方面打下的基础,实行有为政治。为此,必须统一统治集团的意志和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从此以后,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育便开始兴盛起来,学习儒经成为人们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总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就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

3、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学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其中对教育哲学思想影响较大的,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外,从汉代儒学独尊之后,对儒学冲击较大的或者说使儒学发生大的思想转折的,有三个大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佛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3.)总论世多以战国之末,为古代哲学终结之时期。盖一般人以为秦始皇焚书,禁天下藏“诗书百家语”,故觉秦时如一野蛮时代,

4、以前学说,至此悉灭。其实秦始皇“第烧民间之书,不烧官府之书;第禁私相授受,可诣博士受业”。秦皇李斯之意,盖欲统一思想,非欲尽灭当时之学说也。故秦始皇所立博士中有各家学者。虽在整齐画一制度之下,思想言论,失其自由,学术发展诚受相当阻碍,然秦亡极速,不致有大影响。故在汉初,诸家之学仍盛。(24)“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自此以后,以利禄之道,提倡儒学,而儒学又须为上所定之儒学。于是“天下英雄,尽人彀中”;春秋以后,言论思想极端自由之空气于是亡矣。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

5、而经学时代始。汉武董仲舒统一思想之政策,即秦皇李斯之政策也。秦皇何以行之而失败,汉武何以行之而成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总论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在经学时代中,诸哲学家无论有无新见,皆须依傍古代即子学时代哲学家之名,大部分依傍经学之名,以发布其所见。其所见亦多以古代即子学时代之哲学中之术语表出之。此时诸哲学家所酿之酒,无论新旧,皆装于古代哲学,大部分为经学,之旧瓶内。而此旧瓶,直至最近始破焉。由此方面言之,则在中国哲学史中,自童仲舒至康有为,皆中古哲学,而近古哲学则尚甫在萌芽也。(3-4)中国与西洋

6、交通后,政治社会经济学术各方面皆起根本的变化。然西洋学说之初东来,中国人如康有为之徒,仍以之附会于自学,仍欲以旧瓶装此绝新之酒。然旧瓶范围之扩张,已达极点,新酒又至多至新,故终为所撑破。经学之旧瓶破而哲学史上之经学时期亦终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6)第一节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一、统一文字秦朝对文字所作的整理和统一工作,是使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过程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在秦汉年间,尽管各种不同的字体仍在不同的意义、不同程度上使用着,但隶书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字体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

7、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作为文字统一工作的推动者,秦始皇、李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第一节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二、严禁私学秦始皇一开始就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便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但统治集团内部对实行分封制或郡县制,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李斯敏锐地感觉到,统治集团上层思想学术观点的不一致,是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的障碍。因此,他把矛头指向了传播各种学术思想的私学。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