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ID:26348551

大小:2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1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2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3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4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前复习】问题思考:1.南斯拉夫的改革,调动了________,使国民经济获得发展,但是自治体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削弱了国家的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民族问题也尖锐起来。2.20世纪60年代末波兰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摆脱困境;1973年后,匈牙利的经济发展________,外债________,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1968年8月苏联出兵________,________由此中断。3.自20世纪________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________,政治局势发生了________;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________。4.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________,接着除________的东欧国家,都通过________方式发生了剧变。5.1985年,________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从1988年起进行________;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实行________,民族分离活动________,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________和________。6.1991年8月,苏联爆发了“________”,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________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8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国领导人签署________。宣布成立“________”;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________》。至此,苏联完全解体。答案提示:1.劳动者的积极性;宏观调控;分散主义;自由主义。2.经济困难;长期无法;遇到困难;不断增加;下降;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3.80;经济困境;激烈动荡;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波兰;罗马尼亚外;自由选举的和平。5.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多党制;愈演愈烈;尖锐化;公开化。6.“八一九”事件;叶利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明斯克协定;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学习目标】1.记忆目标(重点记忆)历史事件:波兰发生剧变;罗马尼亚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南斯拉夫原领土上的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历史人物:瓦文萨;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历史现象:(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东欧各国共产党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纷纷倒台,失去了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选择了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2)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3)1990年,苏联局势更加动荡,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化和公开化。2.理解目标(重点理解)历史概念:东欧剧变;“民主社会主义”;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独联体”;“八一九”事件。历史结论:(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2)东欧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解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直接原因和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基础知识精讲】一、教材全解(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发生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2.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3.东欧剧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党内外的反对派相互呼应,向执政党施加压力甚至提出挑战,时局严重动荡不安。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东欧国家始终未能解决好政治、经济体制中和政策上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乃至腐败现象没有得到纠正和铲除,经济发展迟缓甚至趋于停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缺乏改善提高。由此导致群众的严重不满和失望,执政党失去了领导核心的凝聚作用。第二阶段,其特征表现为执政党对反对派无原则的妥协退让。这不仅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也势必导致广大群众的思想混乱,以至局面完全失控。经过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出现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还有,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美苏等的外部影响也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4.造成东欧剧变的原因(1)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①历史原因 东欧诸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唯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②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③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2)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①苏联因素②西方因素(3)东欧剧变的诸原因之关系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相比,现实的因素是主要的;内因和外因相比,内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比,主观因素是主要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经济因素是主要的。所以,东欧剧变诸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2)改革的历程和方向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经济改革推行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选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2.“八一九”事件(1)原因: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苏联国内政局的混乱动荡;其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及苏联瓦解的开始。(2)事件的过程和实质 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加速苏联瓦解的催化剂。事件的结果表明事件的发起者们也无力应付由事件发生引发的国内外局势。(3)事件的影响“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威信大增。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3.《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解体的标志“八一九”事件发生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的共产党组织或宣布脱离苏共,或更改党的名称,或宣布停止活动,或被禁止活动,执政七十多年的苏共在组织上顷刻瓦解。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4.苏联解体的原因(1)内因: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氏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2)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得以成功,凭借的是其雄厚的经济实力。5.苏联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二、课堂小结 【学习方法指导】1.记忆方法歌诀记忆法本节内容主要有三大块,一块是东欧剧变及其原因;二是苏联解体的过程;三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为方便记忆。我们可将其编成三段歌诀。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剧变内外因,“四高”方针指导错,经济改革循旧模;成效不大双危机,党和政府群众离;戈氏“纲领”助分裂,再加西方“演变”略。苏联解体的过程:戈氏上台困难重,十月革命全否定;丑化“主义”和苏共,思想混乱后果重;民族矛盾像火山,国民经济大滑坡;党内矛盾公开化,民族分裂演愈烈;转折事件“八一九”,苏联去留全民决;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签字明斯克;大部加盟要独立,阿拉木图十一国。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体制弊,社会、民族矛盾积;戈氏背离马列根,“和平演变”是外因。本节内容要点,通过这二十五句歌诀,再结合教材内容就容易记住了。2.理解方法因果分析理解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较难理解。这是因为执政了四十多年的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纷纷倒台,有的四分五裂,有的发生流血事件或内战。更不可思议的是,曾经是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执政七十多年的苏共,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土崩瓦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确实很值得历史界、政治界总结一下。从教材的表述来看,仅仅从内外两大方面笼统地概括了一下。当然,所概括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时,除根据教材的表述外,还应该把目光放远些来分析这些所谓“突发”事件。起码我们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分析原因,那么对苏东剧变的发生就不感到突然了。 我们先来分析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但是其经济总量是无法与美国相比的,甚至比不上西欧一些大国。就是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苏联并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相反,为了与美国争霸,不惜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正常发展,而是畸形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是放在脑后。激化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自然的事情了。道理很简单,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就是在“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下,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比较容易地夺取了政权。当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共几届领导人均已发现了体制上所存在的问题,也一再进行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收效甚微,更没有放弃与美争霸,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终至积疴难返,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又加上西方大国的“和平演变”策略,“丧权失国”也就在所难免了。值得注意的是,内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当我们弄清楚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后,至于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就容易理解了。这是因为:第一,它们的国力是无法与苏联相比的,而苏联存在的体制上的弊端和社会矛盾、国际环境的不利因素等方面,它们却都具备。第二,它们的改革,大都也没有从自己的实际国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改革成效都不是很显著。总之,没有摆脱经济、政治危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激化了社会、民族矛盾,失去政权也是情理之中的。3.解题方法[例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苏东剧变”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分析能力。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苏东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能表明国际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失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在健康发展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上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运动也不能例外。结合教材内容和前面我们讲的因果分析理解法,就可确定①项②项和④项是正确的。答案:C【知识拓展】1.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两极格局,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迅速土崩瓦解。这个偶然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基础之上的,只要这种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两极格局由削弱走向瓦解,而这种趋势从两极格局建立不久就出现了,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有必要加强内部的团结,于1967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十年代末,日本也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七十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欧共体国家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实力大为增强,它们不愿意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希望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并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而努力,这种情况形成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在经济上,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同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使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终于崩溃;在政治上它们的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意再听命于美国。总之,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发展,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遭受到巨大的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苏联自身发展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相继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随着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的加剧,苏联加紧了对东欧的控制,强行要求东欧各国按照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再允许它们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模式为日后东欧各国国民经济的全面提高和政治局面长期稳定埋下了隐患。五十年代中期,照搬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国家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强烈要求,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但改革大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成效不大,尤其是捷克的改革遭到苏联公然的武装干涉而失败。七十年代以后东欧国家社会发展陷入困境,矛盾丛生,进一步加剧了东欧国家与苏联的矛盾。苏联的强权政治还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五十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提出与中国建立两国共有的潜艇舰队和长波电台等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于是单方面撕毁两国经济合作协议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格局下的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赫鲁晓夫的改革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始终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而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迅速,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六十年代初,新独立的亚、非、拉美新兴国家,为了继续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以及为了在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的中立地位,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它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之后第三世界不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超级大国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在第三世界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由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在经济方面: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性的经济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它们以石油为武器,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制裁,引发了石油危机,诱发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三世界崛起,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又出现了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由此可见,在两极格局存在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发展是不平衡的,导致世界各种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带来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结束。2.东欧剧变情况国家原执政党情况的变化大选情况其他情况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989年1月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年6月、9月团结工会获胜、组阁1989年12月修改宪法,取消统一工人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分裂;1989年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1990年3月、4月,以民主论坛为首的反对党联盟获胜组阁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11月底决定修改宪法,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款1990年6月“公民论坛”获胜、组阁 保加利亚1990年1月修改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0年由共产党改名的社会党获胜、组阁由于反对派不合作,1990年12月由无党派人士组阁。1991年10月新一届大选,民主力量联盟获胜、执政罗马尼亚1989年12月共产党停止活动1989年12月发生反政府骚乱;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共产党执政阿尔巴尼亚1991年4月,实行政治多元化;1991年6月,劳动党十大决定,放弃马列主义,改组为社会党1991年3月、4月,劳动党获胜社会动荡,1992年3月提前举行人民议会大选,民主党获胜执政,亮出“反共”旗帜民主德国1989年12月修改宪法,取消统一社会党对国家的领导1990年3月,三党联盟(“德国联盟”)获胜组阁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1989年10月南共联盟决定引进多党制,1990年5月南共联盟不复存在,1990年7月南联邦议会决定,正式实行多党制1990年为大选年,因南联邦在解体中,大选只选出各共和国的议会。塞尔维亚社会党(前南共联盟)和黑山南共联盟获胜;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和马其顿均为民族主义政党获胜,政权由南共联盟的反对派掌握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1991年11月,马其顿独立;1992年3月,波黑独立;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爆发了各民族之间的武装冲突,陷入内战。2002年3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各自独立,南联盟不复存在。3.苏联解体是否说明十月革命的失败,学术界主要的观点十月革命失败论者认为苏联的成立是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因此苏联解体标志着十月革命彻底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并不等于十月革命的失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苏联对于人类进步事业所给予的巨大支持和影响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苏联的解体并不等于十月革命的失败,更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在这种体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这种体制后来被神圣化了,当作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以致日益僵化,弊端层出,待发觉准备改革之际,又举措失当,采取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苏联终于解体。苏联的解体只能看做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期不改变所导致的失败,而绝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同步达纲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C.政党性质的根本变化D.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2.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A.大多数国家陷入了经济困境B.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政治僵化C.社会主义在东欧行不通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苏东剧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②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③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④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有其必然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从美苏争霸到苏联解体,可以看到A.大国之间军事讹诈可以长期运用B.社会主义在实践上无优越性可言C.经济和科技是提高国家竞争能力的根本D.苏联称霸与美国称霸有着本质的区别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彼得格勒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材料2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的抵制。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纷纷声明支持叶利钦。叶利钦声明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控制了局势。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摘自高中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1)材料1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4)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参考答案1.解析:准确理解“东欧剧变”就是指其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答案:D2.解析:B项通过正确的改革是可以克服的;C项是错误的;D项是外因,不足以构成根本原因。A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3.解析:本题是前面所讲例题的一个“变式”训练。题目中的①②两条结论在前面的因果分析理解法中已有详述。第③条结论明显是正确的;第④条结论在“重难点突破方法”里也已阐述。答案:D4.解析:与第1题的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设问角度有所变化。它是从苏与美争霸的角度去认识苏联解体这一事件的。A、B两项容易排除。D项的干扰性较强,但只要明确,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争霸是没有好下场的,就容易排除。答案:C5.解析:该题第(1)(2)(3)问并不难,只要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出要点即可。第(4)问难度较大,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原因才能作答。参考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社会主义苏联面临解体。(3)因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引起了思想混乱,苏联局势更加动荡,执政党地位摇摇欲坠,国家面临分裂。(4)戈尔巴乔夫思想引起的苏联政局动荡,正合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当时苏联的势态正按照美国的意图发展。因此,美国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