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

ID:2638884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_第1页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_第2页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_第3页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_第4页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变式”教学;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受已有知识局限,不受传统经验影响,从各个不同甚至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甚至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以发现知识、创造性实践为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

2、机会,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创新求异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创设问题情境,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    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善于独立思考,卓有远见,有创新精神,它是建立在思维的正确性基础之上的。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成判断的要素,化学概念和其他知识一样,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发散性问题提问。如

3、“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或思考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想法、解法和思路。这些想法、解法和思路,有时是教师估计不到的,也许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例如,在“原电池的符号”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原电池概念的理解,可提出如下问题: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是否都能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如果能请用符号表示原电池的装置。  (1)Zn+2Ag+=Zn2++2Ag  (2)Fe2++Ag+=Fe3++Ag  对问题(1),学生很容易模仿书本例题做出;对问题

4、(2),书本中没有现成的例题,怎么做?创设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善于质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着不同方向纵横发散,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对问题(2)设计出四个不同的原电池装置。其符号分别为:  (-)Fe2+

5、Fe3+

6、

7、Ag+

8、Ag(+)(1)  (-)Fe

9、Fe2+

10、Fe3+

11、

12、Ag+

13、Ag(+)(2)  (-)Pt

14、Fe2+

15、Fe3+

16、

17、Ag+

18、Ag(+)(3)  (-)Pt

19、Fe2+(C1)

20、Fe3+(C2)

21、

22、A

23、g+(C3)

24、Ag(+)(4)  教师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控制教学过程,以保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识别、分类和转换。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上述四种原电池装置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教与学的共鸣。然后教师站在学生思维的起点上,启发、诱导学生从原电池的组成、电极种类、离子电极必须外加什么为导体去思考、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影响原电池的因素,归纳出(3)、(4)两种设计是正确的。第(4)种设计已超出了中专教材的内容,说明部分学生能积极阅读有关参考书籍,这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25、。可见,教师抓住一个关键性问题,巧妙的设计疑惑点、灵活地选择“发散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能长足地发展。    精心设计悬念,认识事物本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深刻性    发散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够全面地观察问题,从多方面探索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悬念,按照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原则、循序渐进与精讲多练原则,以新知识为中心向外发散,上连下挂,深挖教材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从理论角度学会“以理推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克服片面思维的习惯。例如

26、在“硝酸盐”一节教学内容中,不同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同是难点。这里可以从分别加热分解KNO3、Cu(NO3)2、AgNO3的演示实验入手,即把上述三种不同的硝酸盐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各个试管口,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如下问题:三种硝酸盐受热分解的共性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都有气体逸出,使木条复燃。证明分解产物都有氧气。”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感觉它。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于是追问:三

27、种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什么都有氧气?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集中讨论。通过发散性思维、集中讨论,学生认识到三种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都有氧气的原因是:NO3-中N5+具有强氧化性,使O2-被还原为单质O2。  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要完成整个认识过程,还必须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三种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