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ID:26441559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_第1页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_第2页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_第3页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_第4页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摘要】就失眠发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作一论述,认为失眠是复合性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其发病与个体的体质和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其病机也是多源的,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关键词】失眠;病因病机;病理  Abstract:Itexpoundstheknoorbiandmechanismofinsomnia,vieeextentrelatedechanismismultipletoo,thepathologyshoandstasis.  Keynia;causamorbiandmech

2、anism;pathology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有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眠。本文就失眠的病因、发病及病机作一些阐述,以期能对临床辨治及失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些启发。  1失眠的病因与发病  失眠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也往往是多种病因的复合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又有“黄帝曰: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

3、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失眠与其他疾病的发生一样,归结起来其基本的病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2)内伤七情;(3)饮食劳倦;(4)气血亏虚。这与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因认识也基本是一致的。(1)心理行为障碍;(2)环境性失眠;(3)精神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脑器质性失眠);(5)躯体疾病;(6)睡眠节律失调性;(7)药物引起;(8)老年期失眠;(9)各种睡眠疾病伴随的失眠。  现代医学把失眠的发生概括为三大因素: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持续因素。易感因素是指患者自身内在素质,包括生理易感素质和心

4、理易感素质,它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诱发因素较多,就相当于前面所述的外感、内伤、劳倦、环境、药物等。持续因素是指患者长期的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即其在入睡——床铺——卧室之间建立的一种非适应性条件反射。临床失眠病证中有一过性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一过性失眠常由环境因素的改变所致,干扰因素的去除或对新环境的适应,睡眠即可恢复正常。短期失眠(持续时间3周),常因精神紧张或躯体疾病引起,精神因素缓解或躯体疾病痊愈后,失眠多会消失。但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转为慢性失眠。而慢性失眠(持续时间>3周),则

5、是各种因素综合性作用于个体所致,这也是我们临床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失眠的病机与病理  2.1阴阳不交致不寐《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说人与阴阳天地相应,昼醒而夜寐,如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阴阳不能顺利转变,阳不入阴或人体不能适应自然节律的变化,就会导致失眠的发生。《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跷脉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反之“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

6、故目闭也。”睡眠不是觉醒的简单终结,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动的节律性的神经过程引起的,大脑存在着随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调节着人体的睡眠与觉醒,它受下丘脑视交差上核所控制,生物节律的改变即可引发睡眠疾病。  2.2营卫不和致不寐《灵枢·营卫生会》有“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营卫之气的运行各有法度,而营卫之气的调和是正常睡

7、眠的基础,张景岳《类经·疾病类》有“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而营卫之气不和则导致不寐,《灵枢·邪客》云“厥气客于五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就是说邪气侵入人体,内扰藏腑之气,则卫气奋起而抗邪与外,不能入于阴分,形成卫气浮盛于体表,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而不成眠。  2.3气血亏虚致不寐《灵枢·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营卫生会》有“老者之气

8、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可见心脾不足造成血虚,血不养心,神失其主而不寐。其二可以致气血不荣经脉而不寐,《灵枢·脉度》写道:“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阖。”   2.4脏腑功能失调致不寐《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