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

ID:26463993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7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_第1页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_第2页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_第3页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_第4页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1)【内容提要】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状况几方面表明它正存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现象。通过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能更好地反思中西比较诗学如何才能继续切入进当今的文化转型和文学生产中,起到真正积极有效的作用。作为有效的知识生产,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曾置身于近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语境之中,使文学理论作为一种话语系统参与到了社会批判和社会设计中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并起到了相应的社会作用。虽然中西比较诗学现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领域并仍在发展,但是由于学科旨趣的笼统

2、抽象、研究范围的断裂、研究范式的停滞等因素使它未能与当下最前沿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现象衔接,也未能切入当代正在发生变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生产中,故而目前的比较诗学没能再像其在20世纪初期与80年代一般取得辉煌成就和作用。笔者认为这种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且难以突破,故将之比拟为“瓶颈”现象。那么,瓶颈现象是如何全方位表现的?何以导致此现象?又是否能有解决之途径呢?一所谓瓶颈现象,按其形象应具有两个相应特征:1、曾经取得过丰硕的成果。2、目前存在难以突破的“堵塞”状态。细究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和现状确有此特点。首先就发展历史而言,中西比较诗学曾经

3、取得过的辉煌成就,笔者在此无需赘言①。但是在这些成就之上,近十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却一直未能再有实质性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研究范围来看,纵观百年来的相关研究便不难发现:所谓“比较”一直存有裂缝和断层。中西方所有的诗学比较实际上都是在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古代、当代文论之间进行,这业已成为中西比较诗学不争的学科前提和范围。而中国当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则似乎永远理应被淡漠和缺席。这种不加反思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视域是理所应当的吗?如果它不能涵盖中西比较诗学理应包括的全部范围,那么为何这种断层的比较现象并未在各种时髦文学理

4、论被引进和盛行的当今引起重视和突破?第二,即使是在以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来比较的视域,在西方最新的理论发展趋势下,二者之间也并无“比较”可言。从百年来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来看,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发轫期到高峰期,逐渐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即①把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中的术语、范畴进行异同比较;②对中国古代诗学和西方诗学后面所蕴涵的理论体系和美学精神等进行宏观比较;③将二者进行相互阐发和借鉴等。在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这些方法都取得了重要的实践和推进,产生了诸多有影响的著作和成果②。但是,如果仅靠这些方法支撑比较诗学

5、的持续发展空间,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发展和语境变迁面前便会显得后劲不足和固步自封。无论是上面所列的哪种比较方法,中国古代文论事实上都难以和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文学理论进行对话和有效比较。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文学理论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变化,文化研究范式的兴起等要素,导致诗学本身已难以仅在封闭的文学/文本内部展开。在西方当代“批评理论”盛行和文化研究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诗学与它们的关系仅能表现为引进与被引进,以及实践上的时间先后关系(或许连引进和实践都还并不充分和完整),中国古代文论已很难直接和后工业社会、消费文

6、化中的新兴文学现象和观念比较,这种研究的堵塞现象也是难以短期弥补或解决的。第三,从最近的研究情况来看,从1994年至2004年间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共有180多篇,就笔者披览所及,从这些论文中可概括出以下三大研究特点:1、传统研究方法(如前文所列举)在个案上的实践有所减少,纯粹的中西彼此异同比较或阐发并不多,“中西比较”更多时候是被作为一种整体知识背景来帮助梳理和讨论某个具体的文学现象③;2、对比较诗学进行学科总结和反思,剖析中西诗学“比较”的意义、二者的可通约性和合法性等问题④;3

7、、针对当代文化和文学的转型,反思比较诗学发展的困境危机,以及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考等⑤。这些最近的发展情况,一方面说明了比较诗学继续是学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它受中国社会/文学发展的影响,也受西方文学思潮和文化研究的挑战而面临一定的困惑和危机。另一方面,学界看到了发展的危机和困境,但针对危机,除了在价值和战略上的总体呼吁外,并未产生真正具体的实际个案研究。虽然讨论云集不断,但是诸如比较诗学究竟如何具体的和文化研究范式结合等根本性问题仍无法得到解答和实践,这无疑更加有力地证明了笔者所描述的瓶颈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以上这些现象呢?二瓶

8、颈现象的第一层表现,即中西比较诗学只看重和进行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比较的定势观念背后实则暗含了两层逻辑:1、只有中国古代的诗学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国文论,才能代表中国;2、中国当代没有文论,或者中国当代的文论不屑一顾,没有比较的价值和意义。这二者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