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

ID:26490234

大小:6.0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7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_第1页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_第2页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_第3页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_第4页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在生命教育之应用分析以一个生命教育案例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思在生命教育之應用分析:以一個生命教育案例為例葉天喜台中市西苑高中國中部教師兼導師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day228@gmail.com一、前言國內生命教育的推動當自民國1997年底前台灣省教育廳推動中等學校「生命教育實施計畫」開始,教育部於2000年二月宣佈設立「生命教育專案小組」,2001年初宣布「生命教育年」;此外,1999年以來多所大學如輔大,東海,中原大學等均曾主辦生命教育相關研討會,至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然受到國內各界普遍地肯定。而今「生命教育」將成為教育部推動的新興議題之ㄧ,更

2、是其在課程與教學上的一大進展。孫效智(2000)在《從災後心靈重建談生命教育》文中指出,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行動力」的教育。但是要如何將生命教育深化及內化成為學習者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期待其整合行動力,實踐於個人的生活中呢?何秀珠(2002/10)便指出「生命與生活息息相關,與周圍環境以及人事物等密切聯繫著,生命教育絕非可以獨立存在或可以單獨實施一項活動即能奏其功的。從『學生本位』出發,與生活經驗結合,在師長與家長們的鼓勵與支持下,最後再回歸於日常生活的實踐。」Gass(1993)

3、亦表示若欲產生學習或行為上的改變,須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experience);所有的改變均需要某種形式的經驗作為其來源的基礎,而經驗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則要求學習者盡可能地接近此來源基礎,因為此種知識轉換的過程比其他形式的學習更有價值。因此,藉由「體驗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獲得生命教育的相關生活經驗,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上可以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而「經驗學習」通常可被定義為「結合做中學和反思」(learningbydoingandrefl

4、ection),是一種積極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要求學習者具有自發性動機並對學習本身負責(Gass,1993)。Schubert(1986)認為經驗是由於學習者反思其參與學習過程後所產生。Blacker(2001)也指出學習者能夠從經驗中學習的關鍵是「學習者對經驗的思考或反思」。Kolb以Lewin、Dewey和Piaget的理論為基礎,提出其經驗學習循環模式,學習進程由具體經驗(concreteexperience)→反思觀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con

5、ceptualization)→實驗活動(activeexperimentation)→具體經驗,如此週而復始,循環不已(李義男,2003;Andreasen&Wu,1999;Brooks-Harris&Stock-Ward,1999;Kolb,1984)。而在教學實務上,何秀珠(2002/10)從觀察國小將「護蛋活動」納入生命教育的實施經驗中,發現活動本身不是生命教育的全部,所謂「一分活動,三分討論與分享」,體驗活動後必須要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最重要的分享與討論。從體驗學習的理論與這份實證研究,皆凸顯

6、了生命教育在實施體驗學習或活動時必須要配合反思(reflectivethinking),方能發揮更大的學習成效。換句話說,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反思的實施與否以及實施品質良窳關乎生命教育的成效至為重大。職是之故,本研究將以「反思」為討論的核心,首先藉由文獻探討的過程,耙梳反思的相關理論論述以及歸納出可在教學活動中實施之策略;接著依據歸納出的策略來分析一件「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小組綜合活動領域96學年度教學示例彙編手冊」中收錄關於生命教育之「特優」案例,藉此印證理論與實際的配合程度,期能對於生命教育的推動有所裨

7、益。二、反思之內涵本小節將分別討論反思的意義、反思的觸發時機、反思的類型,以及反思的歷程等內涵,作為在歸納反思在生命教育的實施策略時參考。(一)反思的意義反思一詞常與內省、省察、省思等詞混用(歐慧敏,2003),而早在1933年Dewey在其發表的《我們如何思維(Howwethink)》一書中就對「反思」進行了系統論述,認為反思就是「針對任何信念(belief)或假設性的知識(supposedformknowledge)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導出的結論,進行主動(active)、持續(persistent)及

8、小心謹慎(careful)的思考」;其並強調反思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教育就是要培養反思習慣,而教師本身就必須具有反思能力(Dewey,1910/1995)。反思意味著學習者以原有知識、事實資料和經驗為依據,進行積極的思考活動。Dewey在提出「做中學」的同時非常強調「反思」,做中學要有反思做基礎,否則就可能成為玩鬧和盲目嘗試(張建偉、孫燕青,2001)。Lazear(1994/2000)相信「人類擁有自我意識,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