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ID:26527432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7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_第1页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_第2页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_第3页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_第4页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属于并购活动的分支,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是调整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市场化方式(朱宝宪,2006),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日常经营经济业绩、金字塔高层的战略、公司的整体价值、剩余股权的分配政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作为限制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严重的代理问题存在于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的时候,市场上的潜在投资者就可能对公司进行收购,进而替换原有管理层,从而使股东和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得到缓解,公司的效率得以改进,进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2、置,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中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议题,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相关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走完了20  控制权转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属于并购活动的分支,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是调整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市场化方式(朱宝宪,2006),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日常经营经济业绩、金字塔高层的战略、公司的整体价值、剩余股权的分配政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作为限制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严重的代理问题存在于公司的股东与管

3、理层的时候,市场上的潜在投资者就可能对公司进行收购,进而替换原有管理层,从而使股东和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得到缓解,公司的效率得以改进,进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中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议题,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相关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走完了20多年风雨之路后,逐步成长,取得了骄人的可喜可贺的成绩。如今,在中国的不断健全的资本市场上,控制权转移的事件风起云涌,2014年5月23日,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在香港上市的两个大型知名房地产企业——融创和绿城联合发布了公告,宣布绿城公司的24.31%股份被融创公司收购,此次收购的总金额约为62.9

4、8亿港元。当此次收购尘埃落定的时候,绿城中国最大的控股股东变为了融创与香港九龙仓。这成为我国的房地行业历史上特大的收购并购事件之一。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绿地655亿借壳金丰投资,此次重组是A股迄今为止交易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之后,证监会房地产股票“不可以借壳”的规定从此被打破。面对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并购收购市场,2014年的3月8日,国务院宣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的文件,旨在进一步改善在经济结构的战略结构性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并购重组方式和手段的具体应用环境。由此可见,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降临于中国的收购、并购和重组的市场。这种机遇集中

5、呈现于以下两个关键的地方:首先,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的交易活动逐渐增多,活跃程度也进而有了质的提高,多元化的也呈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势头,集中体现在并购的外在形式、内在主体、标的、区域范围、行业特征等;其次,监管环境也不断放松,监管层的理念也出现了质的改变,他们对于并购重组持全力支持的态度,因而其审核的效率也节节提高,审核理念的升级换代使许多许多掣肘的因素逐渐退出了并购重组的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公司前进的初始能量,是未来产生增量现金流的关键基石,而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和命脉,所以投资活动和投资决策长期以来备受财务学者们的青睐和关注。作为当代财务管理中核心三大

6、决策之一的投资决策:从理论上讲,它是现代金融领域探索的重要话题,从实务方面讲,它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增量现金流量的重要基石,将对公司做出何种融资决策和怎样分配股利产生直接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公司面临的例如经营风险等系列风险、核心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市场如何评判公司的经营绩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1.2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术专研的向前发展,公司治理的研究的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先前伯利和米恩斯(Berle和Means,1932)的模式主要是股权分散型,后来发展成为以股权集中型为重点的拉波特等(LaPortaetal.,1999)范式,再进一步发

7、展到学术界中探讨公司治理的学者把探索焦点聚焦为对企业大股东甚至是终极控股股东在整个公司治理中发挥何种特有作用(拉波特等,1999;克拉森等,2000;法乔和郎,2002)。终极控股股东实质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而与非控股股东相比,他们对上市实体生产经营活动有着超额控制权,通常会采用这种特殊控制权来赚取控制权私有利益,而这种收益却将中小股东利益置之度外,因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会主动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