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ID:26528404

大小:7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7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_第4页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全面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鄂尔多斯160万常住人口,60万在农村牧区。近年来,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农村牧区市场发育仍显滞后,农牧业成本高、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资源配置优化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在全市推进“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抉择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此问题,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进

2、行如下探讨。一、农村牧区发展成果(一)生产方式转变,现代农牧业开始破题。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传统农牧业已经走到尽头,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十五”以来,全市加大了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立足于地区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需要,大力推进我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牧业经济工作新思路,即“瞄准市场,调整结构,恢复生态,增效增收,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使得全市农牧业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大旱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期之后仍能在整体质量和效益上有显著提高。经过几年

3、的努力,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所发挥的作用渐渐显现,推进了“19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从种植业和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体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种促养、为养而种的生产格局。(二)农作物生产势头良好,结构调整趋于理性。1978年前后,农作物生产最显著特点是“以粮为纲”,突出抓粮食。但是,受当时科技水平、物质投入、农牧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处于低水平状态,粮食增速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投入的增加,我市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2

4、008年粮食产量达到131万吨,与1978年相比翻了近四番。种植结构是否合理是整个农业生产能不能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90年代这段时期,我市的种植结构及不合理,突出强调粮食种植,忽略了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种植,农牧业生产效益不明显。2001年以来,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新思路,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显著,由“粮经”二元结构为主转变为“粮经饲”三元结构为主,逐步趋于合理。从2002年开始,随着“六大调整”的深入推进和“建设沿河高效农牧业经济增长带”战略的实施,全市充分发挥了沿河地区水土资源的

5、比较优势,在推进优化开发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基地化、规模化经营的生产方式,使沿河农牧业经济带活力凸显。2008年,全市农业种植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全市调结构,稳粮、增饲的主要思路,呈现出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作物面积有所减少的特点。19可见,全市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实施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推动了规模经营的实质性开展,使农牧民拥有了更多的生产要素,低产田少了,高标准高产田增加了。(三)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畜牧业强市形成。1978年-2001年我市的牲畜头数一直在600万头只左右

6、徘徊,数量变化并不明显,从牧业增加值变化来看,1986年突破1亿元,1999年突破10亿元,可见,牧业的效益并不单单表现在数量增长。这段时间畜牧业的发展培育了以鄂绒和东达羊绒为代表的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2001年以来,全市各旗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农畜主导产业,使得全市畜牧业开始做大做强。特别是2002年,全市全面推行了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实行舍饲半舍饲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牲畜头数逐年增加。到2004年,全市牲畜总头数历史性突破了1000万大关;2006年达

7、到建国以来最高1498.8万头只,是2001年的2倍多。现阶段,市委、政府紧扣发展高效现代畜牧业导向,坚持改善生态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统筹考虑,把畜牧业工作的重点由做大做强转变到了做强做优,有效控制了牲畜头数盲目增长,2009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为1294.8万头只,比2008年减少了21.5万头只;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继续提高,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不难看出,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市畜牧业强市已经形成。(四)农村牧区人口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转移19农村牧区人口,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地区经济

8、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改善生态的需要,是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人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村牧区人口的合理转移,一是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对农村牧区人口进行转移;二是鼓励农牧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三是引导农牧民从农村牧区向城镇、工矿镇转移。特别是自全市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以来,市委、政府把“三区”规划建设作为解决生态和农牧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