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

ID:26547214

大小:283.3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27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_第1页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_第2页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_第3页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_第4页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考改革高凌飚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Email:gaolb@scnu.edu.cnWebpage:http://xypj.cersp.com/About/Group/200509/32.html2006.3.20正确把握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些误解讲授式的教学,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因为时间和效率的问题,也因为知识是能力和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媒介,讲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老师讲得越少越好老师讲得过多,包办一切,甚至是填鸭式的讲授,当

2、然是不好的,但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应该提倡适当的讲授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结合。该讲的要讲好,讲透彻,给学生以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小组会在低水平上徘徊,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授配合。更主要的是,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问题没有必要的基础时,很难找到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加上时间消耗比较多,难以单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是要和其他教学形式相配合。是否每堂课都要活动?新课程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3、,但是不否认讲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的价值,并不否认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安排和引导,更不是要搞徒具形式的活动。是否每堂课都要探究?探究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固定的形式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否认学生需要接受新的知识,而是要围绕探究的需要来组织知识的学习,从这一意义上看,每堂课都必需是探究式的。但是如果从具体方法和形式来看,探究式的教学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每堂课都一样。新课程的要求太理想化,我们没有条件做。新课程确实提出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理想,因此才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使理想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不容易的

4、创造性的工作,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就放弃。实际上,条件并不是最主要的。一个关于“热胀冷缩”的课例请举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事例我到大排档去买鱼丸,看到鱼丸在锅里煮的时候有乒乓球那么大,等会放凉了来吃的时候,它只有玻珠那么大。···???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管他,继续讲下面的课。请举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事例我不同意。前几天起北风,我家的书桌就啪啪响。前几天的气温也没有夏天最热的时候低多少。我同意。我也同意。我家的门板冬天时有手指那么宽的缝,夏天时门缝只有几张卡片那么宽,说明门板热胀冷缩。···这一课例

5、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是怎样获得新知识的?先入想法只有有意义的输入,才能受到注意和接收主动构思新含义检验新含义接受新含义拒不接收者新含义改变原有思维结构发生学习模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两个观点:参与学习的人与学习的过程是两位一体的;学习方式不仅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且是学生的本身的投入程度和认知方式;学习者的动机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一有机的整体: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表层式学习深层式学习成就式学习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有内在的学习欲望对学习采取被动的态度对学习成果没

6、有内在的要求学习的方法是马虎应付,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内在的学习动机深入地探究所学内容的含义,理解各有关内容之间的关系,逐步了解掌握学习与探究的方法对学习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或欲望重视学习的成效,重视个人在同辈中的地位特别重视考试的成绩,努力搏取高分采取多种学习策略,学习有条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提倡深层式的学习,不简单地排斥成就式的学习。什么样的教学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针对学生原有的想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矛盾;给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

7、意见的机会,不要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多样、生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灵活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在学生的思维矛盾和正确的结论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通过必要的讨论、练习和讲评,及时拓宽、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指导思想:在继承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吸收建构主义、社会建构注意和发生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索一种符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生认知与发展的规律,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促进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所谓“互动-发

8、生”式教学不是一种规范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互动”和“发生”这两个核心理念的泛化的教学方式。“互动”指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的认识,认为教学过程是各相关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因素的互动的过程。“发生”指的是对学生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学生获得知识不是靠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外部信息与原有知识框架相互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