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

ID:26547811

大小:12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7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_第1页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_第2页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_第3页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_第4页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c语言小游戏-贪吃蛇程序清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教在卫拉特中的传播与影响述论杨富学内容提要:卫拉特蒙古与佛教的接触,始于13世纪中期,但信徒较少,主要局限于上层统治者,信奉的主要当来自汉土的禅宗。14世纪中叶以后,藏传佛教各派逐步渗透入卫拉特社会中。1614年前后,黄教始入卫拉特,由于受其封建主的支持和咱雅班第达等高僧的弘扬,黄教发展迅速,很快发展成为卫拉特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并被卫拉特统治者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成为卫拉特封建主的精神支柱,从巴图尔洪台吉、僧格到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等卫拉特头领的上台与权势的形成,都与黄教的力量息息相关。黄教对卫拉特政治体制的影响也相当大,其头领虽执掌政权,但其行动却往往要受到身边

2、大喇嘛或远在西藏的达赖喇嘛的制约,有时甚至完全他们的旨意行事。卫拉特封建主通过对青藏的征服,使西藏政权长期处于卫拉特人的控制之下,他们大力扶持黄教,使之摆脱原来受压抑的地位而变成蒙藏诸地占统治地位的教派,为尔后“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关键词:卫拉特;黄教;《卫拉特法典》;咱雅班第达;噶尔丹;达赖喇嘛;清代作者杨富学,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一黄教传入前的卫拉特佛教卫拉特是蒙古族的一支,系漠西蒙古的总称。蒙元时期称“斡亦剌”、“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厄鲁特”、“额鲁特”

3、等,都是不同时期对“Oyirad”一词的音转与异译。有时又称作“西蒙古”,而其中的土尔扈特部又常被西人称为“卡尔梅克”。为统一起见,除引用原典者外,下文概称“卫拉特”。蒙元时代,卫拉特人繁衍生息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成吉思汗兴起后,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四个万户。元末明初,其社会发展迅速,部众人口猛增至四万余户,领地也大有扩张。除了原来的叶尼塞河上游广大地区外,已西越阿尔泰山,扩张到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与哈密、别失八里相邻,东南进入扎布汗河流域与东蒙古(鞑靼)相接,北边与乞儿吉思为邻。[[]《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准噶尔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

4、5页。]佛教早在蒙古国时期即已在蒙古人中有所传播。蒙古统治者出于巩固与稳定政权的需要,大力推崇佛教。1246年,蒙古阔端太子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四祖萨班(1182~1251)在凉州会晤,藏传佛教始传入蒙古,萨班并被蒙古统治者确立为西藏各地僧俗的领袖。[[]樊保良、水天长主编《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4页。]阔端也成为最早皈依藏传佛教的蒙古王室成员。不过,当时藏传佛教还远没有像后来那样居于独尊地位。在忽必烈继位之前,蒙古统治者对宗教采取的是兼容并蓄政策,而居于主导地位的应为来自汉地的禅宗,如“历事太祖、太宗、宪宗、世祖,为天下禅

5、宗之首”[[][元]程钜夫《雪楼集》卷8《海云简和尚塔碑》。]的海云和尚,在蒙哥(1251~1260年在位)时即受命“掌释教事”。[[]《元史》卷3《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页。]嵩山少林寺禅宗大师福裕亦被邀至“北庭行在”,讲经累月。[[][元]程钜夫《雪楼集》卷8《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蒙哥汗时期,以福裕为代表的佛教和以李志常为代表的道教互相攻击,双方都标榜自己的教义最正确。为了平息这场争论,蒙哥汗于1256年下令在和林举行御前辩论,以决胜负。结果,蒙哥汗认为:“我国家依著佛力光阐洪基,佛之圣旨敢不随奉?……今先生言道门最高,秀才言儒门第一……

6、细思根本,皆难与佛齐”,[[][元]释祥迈《大元至元辨伪录》卷4。]17宣布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取得胜利。直到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蒙古统治者的佛教信仰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他先后敕封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帝师,统领全国佛教,而且他本人和许多皇室贵族都纷纷皈依帝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举措将藏传佛教萨迦派很快推向极致,使其以凌驾于佛教其他各宗派之上的特殊地位而蔓延全国。1953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发现《释迦院碑》(又称《蒙哥汗碑》)一通。该碑立于元宪宗七年(1257),以回鹘式蒙文和汉文镌刻,系斡亦剌惕“奉佛驸马八立

7、托”与公主为庆祝宪宗蒙哥五十大寿而勒立的,以示“广兴喜舍之心……重发菩提之意”,旨在酬谢皇恩,祈佛保佑,使“国泰民安,法轮常转”。[[]陈得芝《元外剌部〈释迦院碑〉札记》,《元史论丛》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51~260页;胡斯振、白翠琴《1257年释迦院碑考释》,《蒙古史研究》第1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该碑的发现,证明早在13世纪中叶,卫拉特中即有佛寺——释迦院——存在。此外,据载,贵由汗(1246~1247年在位)的皇后海迷失是卫拉特人,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当时蒙哥汗推崇的是汉地禅宗,以理度之,当时卫拉特封建主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