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ID:2655871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_第1页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_第2页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_第3页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摘要: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寻找最恰当的内容,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  关键词:话题作文;审题;写作    谈及写作,必谈审题。不少同学认为是老生常谈,常常不以为意,但反过来想,之所以经常谈,反复谈,是因为审题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寻找最恰当的内容,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那么,对于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我个人认为: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一般的话题作文由材料语、

2、提示语、话题、要求四个部分组成。所谓的话题,仅仅是命题者框定的一个范围,围绕着某个中心,而写作者可以由此生发联想,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主题。一般来说,所选择的角度,都要符合命题者所框定的范围之内。  一、细审材料语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段语言,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学生在审题时,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一个主题,揭示了什么道理。  如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的中考作文题: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我们欢喜,也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

3、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从上述一段简短的语言来看,“风雨”有双重含义,它既可以理解成自然界的风雨,又可以理解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以自然界的风雨为内容,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含的道理,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为题,展开思索,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索与其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  二、推敲提示语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做到不偏不倚。

4、如2009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作文题: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启示我们,人必须受艰难困苦的磨炼,然后才能做大事,成大业。请以“磨炼”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命题者的意图在于人生道路上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想方设法战胜它,最终走向成功。只要抓住这个意图牢牢不放,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就可以了。三、辨明话题  话题有概念型的,如诚信;有判断型的,如团结就是力量;有关系型的,知道和做到等。学生在审题时,对于概念型,判断型的话题,要辨明其内涵,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

5、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如诚信,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学生要辨明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有的强调相信自己,有的强调相信别人,有的强调两者都很重要。至此,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不可少,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行为得失我们可以参照。因此,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

6、受别人的一切,而是有选择地接受。这样就可以明确,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  四、牢记要求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字数,文体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文字。如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作文题是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真情实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写感情,发表看法。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牢记写作要求,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文体要合乎规范,篇幅达到600字等,这是硬性规定,写作者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学生要敢于突破陈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7、 第一,从立意和选材上采用标新立异法,使文章的主题深刻透彻。第二,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涵,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透彻。第三,要从事物局部的、外表的、肤浅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深入的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借助结尾的发掘,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学会审题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养成平时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并坚持练笔不辍,作文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