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

ID:2658495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_第1页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_第2页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_第3页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_第4页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21世纪华语谍战片成功的因素ok3)在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汹涌澎湃之时走向前台,作为一个突出的文化思潮标志着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重要转向。新历史主义批评是描写文本互相关系的一个隐喻,它更像是一个实践,而不是独立的哲学体系。它尤其强调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批评,指出历史与文学同属一个符号系统,历史的虚构成分和叙事方式同文学所使用的方法十分类似。因此,以“文化诗学”(ThePoeticsofCulture)来称呼新历史主义更为合适,它实质上是一种与历史本身发生“虚构”“想象”或“隐喻”联系的语言文本和文

2、化文本的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主体性对历史的改写。因此,新历史主义批评直接反对的是所谓“旧历史主义”的学术研究,亦即评论中出现的“历史背景”作为语境,而文学作品无法到达的真实性和具体性。②在新历史主义对文化批评与创作的影响下,跨世纪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开始意识到,所谓的“历史”不再是“元历史”(Meta-history),也不是欺骗性的独白,而是一朵《公民凯恩》的“玫瑰花蕾”,随着符号传播者的死去而消失,任何阐释与重述都只能是一种臆想或可能性。那么,对电影历史叙事的创作与理解就生成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扩展人们对想象

3、的消费需求,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新历史主义“共识”——对阐释语境(写作的语境、接受的语境、批评的语境)所产生本文的历史语境的理解。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语境下的叙事学,不仅打通了电影文本对历史文本“翻译”的界线,形成更多的想象可能性与拓展隐喻符号系统;同时,这种自我民族志的书写,接受与批评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也使“电影的叙事”成为历史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一般的电影批评认为第五代以“厚重的历史性”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第六代则从个人的角度来观照历史。因此,不管这些电影对历史的表述如何,他们都从自己成长的年代来展示了这些往事

4、的历史背景,其中不乏优秀的影片更是表现了创作者的“历史意识”——他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意识比较明显,制造了一种与历史对话的语境。然而,近年来在商业市场的压力下,中国电影往往利用历史事件与人物线索,以吸引眼球的视觉性与话题事件为华丽衣裳,电影叙事内部多数是一种跟上时尚潮流的“奇观”。2009年,举国同庆建国六十周年,与巨献《建国大业》同档期上映的《风声》则是一部既赢得口碑、也赢得票房的商业片,视听驱动的豪华享受、女演员身体尺度的挑战、节奏紧凑的叙事策略等都是市场营销的成功保障。然而,该片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献礼影

5、片,出品发行方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在兼顾“审查”与“卖点”上做了不少功夫;亦即,诉求于主旋律意识形态的同时,另一边则极力寻找主流的大众消费“刺激点”。2009年对于华谊公司是重要的一年,除了创业板上市以外,如何经营国产影片以对抗来自境外电影的竞争,成为他们重要的议题。中国电影的市场压力实际上来自中国本土的消费情况,自中国加入WTO,以好莱坞为首的境外电影商品大肆流入并侵占国内市场,这种消费活动已经上升到一种政治层面上的竞争。换言之,境内电影院线的票房竞争,将意味着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北美主流意识形态——深刻而完善的道德

6、价值系统,如以宗教意识、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秩序为核心,将通过消费激情对本土国族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票房竞争已经变成意识形态的竞争。从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的发展动态可以透视中国电影的现况,以《风声》为例,将密室“杀人游戏”置于抗日时期,以革命时期的间谍题材作为历史的重述,很大程度上是锁定青年院线观众并运用了恰当的档期消费策略;改编自畅销新智力派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又增添更多的消费话题。然而,笔者认为最值得考察的是,该影片在李安的《色·戒》引起焦点争论之后不久,又自称“首部华语谍战巨作”,未映先热,

7、除了营销策略是否还有更多的诉求?图1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巨献《风声》,在口碑与票房上双赢图2《色·戒》中所涉历史与伦理问题曾引起全球华人社会广泛的议论与批评从《色·戒》到《风声》,实际上可看出国产电影从好莱坞模式中找到一个消费的刺激点:谍战片通过“敌我对峙”的政治局面,表现出国族文化中对“自我身份”探寻的极度焦虑。在中外电影史上,关于间谍的使命、特工的较量、暗杀与政治阴谋的谍战片是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尤其在20世纪前期的世界大战及冷战阶段,谍战片是最能清晰地表述“敌我”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修辞。换言之,谍战片是

8、一种典型的“敌我”镜像想象。如今,战争过去了,冷战结束了以后,全球化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对谍战片的试探,不仅体现了重新阐释旧历史的审美诉求,甚至在“揭秘”的叙事上展现重重谍影、敌我难分的修辞张力。由此可见,中国主流电影所引导、推动的一种自我身份认知,已经不再是“敌我”、“善恶”二元结构的镜像认识,而是以“和平”时代中的镜像重置,传达着象征西方(日本)/中国之间的“大和解”主流意识形态。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