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

ID:2658496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_第1页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_第2页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_第3页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正义观,开启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转变,他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的角度为社会正义预设了科学的时空坐标。在马克思看来,正义从来都不是某种超时空的经验主义,而是现实社会实实在在的反映与价值选择。同时,马克思的正义观也并非是历史虚无主义,它是在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社会的反思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一生中抨击得最多的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幻想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马克思讥笑得最厉害的是关于自由平等的空话,因为这些空话掩盖了工人饿死的自由,掩盖了出卖劳动力的人和好像是在自由市场

2、上自由平等地购买工人劳动等等的资产者之间的平等。”[1]因而,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就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立论依据。  一、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原罪”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充斥着剥削与虚伪的社会制度,从其诞生之初就是非正义的。通过“圈地运动”所积攒起来的原始资本,从头到脚都沾满着无辜者的鲜血。资产阶级利用这种所谓的“正义”手段所建造的“田园”社会,背后却充满了“血腥”与“肮脏”.他们以残暴手段驱赶农民,夺取土地,并使之合法化,这就是“田园诗史”的本质。这样,通过暴力与剥夺形式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瞬间

3、分离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并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同时也获得了大批廉价的雇佣工人,结果是一方面资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财富的增长使其“合法统治”更持久;另一方面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走向他的另一面,靠给资本家做工而维持艰难的生活。马克思在考察这一历史时,用大量的笔墨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掩盖的事实,他指出这种赤裸裸的剥夺严重偏离了正义的核心,资产阶级连他们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公正博爱的虚假思想都不要了,充分暴露出他们唯利是图和冷酷剥削的真实面貌。  从资本发展的历程来看,尽管新型经济对资本的需求是迫切的,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时

4、期,以暴力掠夺方式短时间内加速了转型期的资金需求,但这种“阵痛”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形态,而且无情地将大批失地农民抛向市场。年轻强壮的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干着超强度劳动的工作,并且还时常遭受着肉体与精神的折磨;特别是童工成为普遍现象,他们从几岁起就沦为劳动工具,长时间的劳动使他们过早地由劳累而死亡;妇女则在出卖劳动力的同时又被迫从事违背社会伦理的工作,整个社会道德丧失、堕落无序。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则不断大量聚敛财富、囤积土地,置雇佣工人的生死于不顾。这充分暴露出资本原始积累的非正义实质。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但聚积于

5、本国范围内,并且还强行对国外实行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的非正义性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着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和猎取黑人的场所。”[2]265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在“文明”“自由”“人道”旗号下的肆意扩张,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描绘的虚伪场景,指出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是一系列罪恶与非正义的累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资本积累史是血和火的编年史。  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生产实质  资本积累之后,那些被抛向劳动力市场的无产者,为了维持生

6、计,不得不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微薄的报酬。由于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的生产是为资本家而生产的,在劳动时间与强度上被无限延长和加强,生产剩余价值就成为他们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2]198,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非正义实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将购买的劳动力一次性全部投入,以高强度的劳动限度创造出最大化的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全部占有,而在其中,劳动则成为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就是在这

7、种非正义的劳动中创造的。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所生产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雇佣工人最低生活的价值,不产生社会财富;剩余价值只在第二阶段才产生,“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为了追求[1][2][3]下一页ok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下一页ok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