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

ID:26589840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_第1页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_第2页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_第3页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_第4页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安全治理:利益平衡与利益协调摘要:在利益相关者管理视角下,食品安全实质是食品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诚实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问题。食品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供给安全食品是权衡股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决策结果。短期来看,其行为决策依赖股东和消费者两大利益主体力量的对比,长期而言,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长期战略从而使得消费者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容。制度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企业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我国社会转型期制度环境的不稳定是诱发食品企业短期行为、导致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规范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并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是激励企业

2、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中国4/vie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15)10-0093-05  引言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因而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逐渐从食品的数量安全转移到质量安全。研究者普遍认为,食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因。食品具备的一些信任品特征,如营养成分、病菌数量、动物检测、添加剂含量、农药残留量、环境影响等特征,消费者即使消费后仍然无法进行确认。而现

3、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的复杂性,以及食品产业链多环节、长链条的特征,又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不能通畅传递,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和非安全食品的差异在市场回报上无从体现,[1]企业缺乏供给安全食品的动力,从而可能产生利用信息优势欺诈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政府监管本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从而揭示质量安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来激励食品安全行为,[2]同时强制性行政手段还可以直接约束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然而我国对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造成了部门间职能重叠和交叉,使得监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大打折扣。[3]

4、政府监管非但不能弥补私人治理的失灵,反而内化为制度环境的扰动因素,弱化了监管制度对食品安全水平的激励作用。[4]政府监管的失效是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制度性外因。  基于市场和政府的视角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二者均从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企业)的外部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而忽视了食品安全治理中核心主体的行为规律。而针对企业食品安全行为的研究又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成本收益,强调声誉带来的市场激励对企业提供安全食品的作用,[5]这种将企业视为“经济人”的研究视角过于狭窄,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这可能会导致对

5、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治理思路的整体构建。  本文基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视角,将食品安全界定为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利益要求的回应和满足,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是权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决策结果,因而食品安全治理就是促使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平衡和利益协调的问题。本文的分析旨在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清晰的思路,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利益相关者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股东、普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自然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都对

6、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他们既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和关注他们的利益要求。采用社会责任观的说法,企业不仅应对股东利益负责,而且应对界定清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6][7]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不仅存在差异,而且还可能产生冲突,企业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平衡和协调,运用治理制度形成一种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8]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有效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如何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给

7、予回应和满足。为了简化分析框架以及配合本文关于食品安全的主题,我们主要分析股东和消费者两大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也即是企业对股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在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中,股东和消费者都是与企业直接发生交易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传统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属于股东,他们所投入的各种资本形成了企业的财产,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作为股东受托人,企业及其管理者不得追求股东以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古典经济学也极力推崇这一观点:企业归股东或投资者所有,企业利益就是股

8、东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因而企业应该“努力争取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