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

ID:26600358

大小:8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_第1页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_第2页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_第3页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_第4页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鹏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萧县鹏程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商朝的灭亡形式,确切地说属于A.亡于民族战争B.亡于属国C.亡于王朝战争D.亡于权臣2.“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3.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法”的正确理解是A.旧的制度B.旧的方法C.旧的法律D.旧的风俗4.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老子学说精华

2、的是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措施由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建立县制C.使用圆形方孔钱D.确立皇帝制度6.“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该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尊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7.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有①国力强盛,实力强大②王国问题的解决使中央政权巩固③匈奴分裂,势力衰弱④统兵将领具有军事才

3、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最早确立以正月为岁首,从而方便农事安排的历法是A.“太初历”B.“大衍历”C.“十二气历”D.“授时历”9.“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注:东汉初期)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该材料反映了汉代刺史①巡察时代表中央②东汉时有军政职权③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④有检阅刑狱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我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城的修建B、文字的出现C、奴隶社会的开始D、四大发明11.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时

4、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各项,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有关的是①汉初休养生息②解决王国问题③设立西域都护④实行独尊儒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秦和隋统一局面的出现,其相同点有①都是在经济恢复或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的②都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的③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④都是在最后灭掉南方政权后而完成的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D.③④13.在春秋战国、南北朝,中国社会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但也孕育着统一因素,包括①人民渴望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安定③生产力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④统一的趋势与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相适应A.①②④B.②

5、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其中“九品”的确切含义是A.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B.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担任的品评官C.中央有关部门对士人评定的品级D.选任官吏时授予的相应官职15.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强调了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D.体现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16.唐朝统治者重视和选拔人才的措施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A.唯才是举B.科举考试C.察举制D.重视地方官选拔17.汉、唐统治者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为此A.

6、广开耳目,求访贤哲B.戒奢从简,精简官员C.平抑物价,大兴文治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18.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9.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它反映的是盛唐时期A.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C.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后期扬州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

7、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①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②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③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鼻香茶热后,腰暖日阳中”,“桃根知酒渴,晚送一杯茶”,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22、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其地理位置最接近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3、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推广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促进私田的大规模开垦C.冶铸技术领先世界 D.标志我

8、国封建制度的确立24.“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上述史料所能反映的社会实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