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

ID:266442

大小:5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16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_第1页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_第2页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_第3页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_第4页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摘要:《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多视角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它沿用了全知全能的传统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自接剖露人物心灵:它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从细微处来观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它摆脱前代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自觉地为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花费笔墨。《金瓶梅》的人物心理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关键词:心理描写;全知全能;细'节刻画;内心独自;承先启后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心理刻画,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一大手段。通过人物心理的细腻

2、刻画.能够显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发展的种种变化,从而树立起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金瓶梅》诞生以前,中国占代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在人物心理描写方而,并未得到很好的重视。《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而、多视角地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以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金瓶梅》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为丰富中国占代小说创作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田秉愕《金瓶梅与中国文化》中论《金瓶梅》艺术得失有这样的话:“《金瓶梅》内容上有三大突破。……山外向内的突破。写人,有倾于行为到倾于心理;写心理则由心理性到倾于感情;写感情,又

3、有性感情的引入【1】。一、全知全能剖露心灵作者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在《金瓶梅》章回小说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金瓶梅》也沿用了中国占代小说常见的传统手法,即作者全知全能,以旁观者和叙述人的身份,居高临下,直接进行叙述,表露人物心理。在这里,所要指出的是,前代小说使用全知全能的手法基木上局限于故事情节的敷演.。而在《金瓶梅》中,这种手法也被运用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上,直接用于人物心灵的剖露。这表明,《金瓶梅》的作者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小说优秀的传统表现技巧,而且还有创造性的发展。小说第2回,作者介绍西门庆,说他“

4、专一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娶到家中,稍不中意,就令媒人卖了。一个月倒在媒人家去二十余遍”【2】。西门庆好色,如蝇逐膻,当他初见潘金莲,立刻动了心思,小说写道:“那一双积年招风惹草、惯觑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临去也回头了七八回,方一直摇摇摆摆.遮着扇儿去了。”【3】三言两语,就将西门庆贪得无厌的,片有心理暴露无遗。这样的例子在《金瓶梅》中俯拾皆是。作者有时直接发表评论,来对人物的心理作剖析。第80回,门庆死后,妓女出身的李娇儿重返行院,作者似乎对李娇儿的行为不满意,捋袖而出,说了以下的话:院中唱的以卖俏为活计,将

5、脂粉作生涯,旱辰张风流,晚些李浪子;前门进老子,后门接儿子。弃旧迎新,见钱眼开,自然之理。未到家中,挝打揪撏,二燃香烧剪,走死哭嫁,娶到家改志从良,饶君百般贴恋,力一种牢笼,还锁不住她心猿意马,不是活时偷食抹嘴,就是死后嚷闹离门,不拘几时,还吃旧锅粥去了。【4】作者就这样将妓女的木性与心理揭示了出来。《金瓶梅》的作者对行院女子极为熟悉,深谙她们的心灵世界,所以,他能以如此形象的语言,来直接剖析与刻画旧时代妓女的所作所为,并且,揭开妓女所作所为隐藏下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变化。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丰富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

6、杂性。在这里,全知全能的手法同样也起到很好的作用。第56回,作者发表评论说:“人生世上,荣华富贵不能常守,有朝无常到来,惩地堆金积玉,出落空手归阴。因此西门庆仗义疏财,救人贫难,人人都是赞叹他的。”【5】这一回是写西门庆周济常时节。看来作者对西门庆的慷慨还是颇为赞赏的。再联系到这一回中。西门庆给了常时节银子后,他这样说:“兀那东西(指银子——笔者注),是好动不好静的,曾肯埋没在一处?也是人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则宝,极有罪的。”【6】西门庆的话是有道理的,当然,在这里,作者似乎是在夸奖西门庆

7、的豁达大度,但更多的是让西门庆自夸慷慨。但是,我们从中也读出了西门庆的心理,即钱是要花的,是用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而西门庆正是用钱来实现自己的,片有欲和虚荣心的。“西门庆对金钱追求的最终日的是为了满足其极度的对享乐腐化生活的狂热追求,……对于金钱,他己不再象传统的上则主那样以聚敛为乐,而是花人酒地,散漫使钱,盖房子,美化服,声色犬马,无所不用其极。”【7】这种全知全能叙事手法的好处.是能以最简洁或是最形象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看官听说”四个字,就清清楚楚地把一切都告诉了读者。然而,在有关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方而,

8、如果全知全能的叙事手法用得过多过滥,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剥夺读者思考权利的不良作用。在一些场合,可以通过人物行动或心理活动来形象反映的思想与性格,被作者寥寥数语,就概括得干干净净,使人读来索然无味。在中国占代小说中,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诚然,在《金瓶梅》中,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作者用韵文来发表的议论,有时也涉及人物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