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

ID:26652872

大小:10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8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_第1页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_第2页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_第3页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_第4页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本文所要討論的簡文是出土於河南信陽長台關的一號楚墓。它從出土發現(1957年)到現在已整整四十三年,從出版(1986年)到現在也有十四年。[1]在五十年代的發現中,它曾轟動一時,被稱爲“最早的戰國竹書”。但七十年代後,隨着發現的增多,人們對它的關注已逐漸降低。長台關一號楚墓,從墓葬規格和隨葬品看,估計是封君一級的墓葬,年代約在戰國中期。戰國時期出古書的墓多是小墓,但此墓卻是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墓。該墓所出簡文分兩組,第一組是古書,第二組是遣冊。本文所論是它的第一組簡文。長台關楚簡的第一組簡文,是

2、寫在長約45釐米三道編的竹簡上,每簡約書30字。[2]竹簡殘損嚴重,無一完整(最長的一枚也只有33釐米),很多都是小碎片,難以通讀,但在郭店楚簡和上博楚簡發現前,這是唯一可讀的戰國竹書。[3]它在簡帛學史的研究上仍有特殊意義。現在,由於大批楚簡的發現,古文字學界的識字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們重讀此書,會有一番新的感受:既反省當日之不足,又體會前輩之艱辛,方知今日材料有多好,閱讀快感有多大。所有這些,都是學術史的真切體驗,老話叫“憶苦思甜”。下面分“釋文校讀”和“性質討論”兩部分來談。一、釋文校讀本文討論的簡文主要是根據下述

3、二書:(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書中收有簡文照片(圖版一一三至一一八)。(2)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彙編》(齊魯書社,1995年)。書中收有簡文照片、摹本和考釋(133-178頁),。下面的簡文是按內容分組,重新排列。釋文取寬式,按讀法直接錄寫,並在案語中對釋讀理由略做說明。爲了便於檢索,我們在每條簡文的後面皆注有上述二書的簡序:X代表《信陽楚墓》;S代表《戰國楚竹簡彙編》),以便查對原書;引用諸家考釋,也用縮略語(見文後所附“參考文獻縮略表”)。(一)出現“周公”、“申徒狄”之名的簡文

4、。1.……吾豈不知哉夫!”周公曰:“易,夫賤人剛恃而及(?)于刑者,有上賢……(X.1-014+X.1-02;S.1)案:第一句,六個字都是常用字,但過去只有一半被認對,即“不”、“知”(原作“智”)、“夫”;其他三個字,“吾”,原從虍從壬,過去不認識,李家浩曾以此字是從下半得聲(同“廷”字所從),與“鎮”讀音相近,其實此字是從虍得聲;[4]“豈”,原作“幾”,舊釋“哉”;“哉”,原作“才”,舊釋“也”,都是誤釋。這些字都是楚簡最常見的寫法,下同不再注。“易”,過去曾被誤釋爲“烏”,李家浩考爲申徒狄的名字,甚確。[5]

5、“賤”,原作“戔”,下同。“及”,原從辵旁,[6]“及於刑”和下文的“刑罰至”,意思是一樣的。“刑”,原作“型”,下同。“上”,原從止從上,“上賢”即“尚賢”。“賢”,原從子不從貝。2.……□□□。”周公勃然作色曰:“易,夫賤人格上,則刑戮至。剛(X.1-01;S.2)案:“勃”,原從月從“誖”字籀文(從二或,正反倒置,見《說文·言部》)的省文,此從李家浩、李學勤釋。[7]“作”,原從止從乍。“易”、“夫”二字,報告重出,剪貼有誤。“格”,原從雙各。上述兩條都提到“賤人”,但申徒狄與周公態度不同,周公認爲“賤人”(相對

6、於“君子”)如果“剛恃”、“格上”,只能以刑罰對待,但申徒狄不這樣看。簡文雖然正好缺去申徒狄的回答,但我們從《太平御覽》引《墨子》的類似辭句看(詳下節),他的看法是,古之賢人多出身卑賤,就像寶玉出自土石,不應加以輕賤。3.……易之聞之於先王之灋也。(X.1-07;S.24)案:“聞”,原從耳從昏,下同不再注。4.……天下,爲之如何?”答曰:“易……(X.1-09;S.30)案:“答”,楚简“答”多從合從曰,下同不再注。“下”、“爲”二字間爲第二道編繩所在。5.……而君天下。吾聞周公……(X.1-012;S.13)6.…

7、…□□□□易□□□……(X.1-021;S.77)案:“易”,可能也是用爲“申徒狄”的“狄”字。7.……□。”周公曰:“……(X.1-074;S.4)案:“□”,左半從戈。“周”、“公”二字間爲第二道編繩所在。(二)講“君子之道”的簡文。1.……君子之道,必若五谷之溥,三〔□之□〕……(X.1-05;S.8)案:“之”、“道”間爲第二道編繩所在。“谷”,原作“浴”。[8]“溥”是博大之義。“三”下的字似是表示山、川一類字眼。疑簡文是以山陵河谷喻君子之道的博大深厚。2.……不云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X.1-

8、011;S.10)案:“云”,原作“員”,郭店楚簡《緇衣》“詩云”之“云”作“員”。“乎”原從虍從口,下有句讀符號,劉雨釋“乎”,[9]楚簡“乎”字多如此,下同不再注。“豈弟君子,民之父母”,“豈”,原從攴從豈,引文出《詩·泂酌》,疑“不”上或是“詩”字。3.……□君子。故昔……(X.1-087;S.11)案:“故”,原作“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