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ID:2665461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_第1页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_第2页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_第3页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_第4页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一、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到教育方面主要是“两个取消”,即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这两项教育经费来源取消后,使本已严重不足的教育经费更加短缺,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重重困难。  一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两大支撑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被取消,使乡级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日益严重,无法完全保证教师工资发放已成为事实。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的情况看,该镇现有民办教师104名,符合“民转公”条件的有70人,符合退养条件的3

2、0人,按人均每年3000元计算,退休民师一年需要退休费90000元。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  二学校正常运转、维修、实施信息化难。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杂费收入,缺口部分依靠乡镇政府收取的教育费附加补充。从吴店镇的情况看,全镇中小学公用经费年缺口在200万元左右。教育费附加取消后,学校正常运转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校舍、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维修经费没着落,建设信息化的校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没有经费来源,学校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  三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由于经费不足,相当多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据国家教育

3、发展中心的抽样调查,样本小学按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87.2%,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不足的占32.5%;样本初中这一数字分别对应为21.8%、45.9%、70.3%、28.8%、35.0%。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也就切断了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来源。  四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债务矛盾难以化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两基”达标,各个学校纷纷举债或集资达标,积累了高额债务。例如安徽很多中小学校负债累累,全省教育欠债达2

4、0亿元。由于取消农村教育附加和集资,教育负债偿还已经没有经费来源,债务矛盾难以化解。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政策的问题剖析  一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合理,财权与事权极不对称。1985年,中国基础教育实行财政分权改革,基础教育投资责任由省、县、乡、村各级组织分担,从教育财源看,形成了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分级办学体制和县、乡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虽然中央和省级财政筹资能力相对较高,但其义务教育的责任却微乎其微。愈到基层义务教育人口会越多,但其经济实力及相应的财政能力却越低,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二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5、,未能达到教育水平均等化效果。教育转移支付是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重要形式,但由于新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经费过分依赖于地方财政拨款和地方非政府资金调动,使得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出现了地区差异。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小学都要比农村高出1倍左右,生均公用经费占事业费也是城镇地区大大高于农村。反思基础教育之所以没有达到预定的公平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转移支付的规模太小,不能起到维护公平的作用;第二,教育转移支付分配效率低下,国家用于资助贫困人口发展的教育资金有部分转移到非贫困人口身上,真正的贫困人口没有受益。  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率低。我国农村基础

6、教育经费一方面十分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⑴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者之间所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育支出效率的高低。通常国际上一般认为中学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为60%对40%,小学至少为70%对30%。而我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所占比重偏低,达不到应有水平。⑵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各级教育阶段学生总量与教师总量的比率可以反映一国各级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状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9)提供数据,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生师比为:小学为30,中学为20;发达国家的平

7、均生师比是:小学为16,中学为14。据统计,1999年我国农村小学的生师比为24.2,农村中学是16.5。这表明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在总体上的配置不是短缺,而是过于奢侈,但同时我国边远农村的教师则严重短缺。⑶学校设置的不合理。布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是影响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落后的原因,我国的农村中小学平均规模小,布点分散。这不仅加剧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浪费,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四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有较

8、大比重的教育经费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资金的使用缺乏预算约束、随意性大,极易滋生各种乱收费。第二,在收入上,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