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立交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

ID:26672247

大小:1.7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8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_第1页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_第2页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_第3页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_第4页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立体交叉的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几何形状的分类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概述立交---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指两条道路(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道路与其它通道)在不同高度上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城市快速路立交方案优化立交的基本组成立交的分类立交方案优化必要性:政治、工程(技术、经济)方案优化:综合评定法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运筹学的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的方法或二者的结合使用,通过各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和综合分析比较,以寻求整体最优或较优的立交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技术经济比较法直接

2、计算各立交方案的经济、技术及使用指标值,逐项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佳立交方案。立交的基本组成立交的范围一般是指各相交道路出入口变速渐变段顶点以内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域。跨线桥(或地道):上跨式、下穿式两种。主(正)线:指两条相交道路的直行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立交的分类按相交路线的跨越方式划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按交通功能划分:分离式、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按交通流线划分:完全互通型、交织型、平交型按收费方式划分:收费式、不收费式按交叉道路条数得分类:三条、四条、多条二、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立交位置的选择:在保证主线畅通的前提下

3、,综合考虑立交对地区交通的分散和吸引作用、立交的设置条件、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拟选立交的形式等。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以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立交的间距:应考虑能均匀地分散交通、能满足交织路段长度的要求、满足交通标志和信号布置的需要及司机操作顺适的要求等。三、立体交叉的形式选择选择的目的行车效率高、安全舒适适应设计交通量和计算行车速度满足车辆的转弯需要与环境相协调选择时考虑的因素选择的步骤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资料等。环境条件: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与建筑设施现状、文物等。交通条件:交通量及

4、交通组成、设计通行能力、交通网现状及规划、交通发展预测等。道路条件:相交道路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收费体系等。其他:投资情况,主管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设计、施工单位技术条件等。确定立交的基本形式-首先选择立交的总体布局如上跨或下穿式,完全互通或交织、部分互通,二、三或四层,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或混行,是否为收费道路,是否考虑行人交通等等。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在基本形式确定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研究,对立交的总体结构进行安排和匝道布置。如路线结构物的布置,出入口的位置,匝道布置的象限,内外匝道用整体或分离式,匝道的平、纵、横几何形状及尺寸等相交道

5、路等级城市人口(万人)>20050-200<50>20050-200<50中心岛直径(m)环道宽度(m)用地面积(万m2)主干路与主干路0.600.500.450.800.650.60---主干路与次干路0.500.400.350.650.550.5040-6020-401.0-1.5次干路与次干路0.400.300.250.550.450.4030-5016-200.8-1.2次干路与支路0.330.270.220.450.350.3030-4014-180.6-0.9支路与支路0.200.160.120.270.220.1725-3512-15

6、0.5-0.77.4.10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用地面积立体交叉口层数立体交叉口中匝道的基本形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无冲突点用地面积(万m2)通行能力(千辆/h)当量小汽车当量自行车二菱形有2.0-2.57-910-13苜蓿叶形有6.5-12.06-1316-20环形有3.0-4.57-915-20无2.5-3.03-412-15三十字路形有4.0-5.011-1413-16环形有5.0-5.511-1413-14无4.5-5.58-1013-15苜蓿叶形与环形①无7.0-12.011-1313-15环形与苜蓿叶形②无5.0-6.011-142

7、0-30四环形无6.0-8.011-1413-157.4.15各种形式立体交叉口的用地面积和规划通行能力注:①三层立体交叉口中的苜蓿叶形为机动车匝道,环形为非机动车匝道;②三层立体交叉口中的环形为机动车匝道,苜蓿叶形为非机动车匝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几何形状的分类苜蓿叶形喇叭形迂回式定向式组合式:苜蓿叶形加定向式立交菱形部分苜蓿叶形环形四、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主线线形跨线桥线形标准设计车速、舒适和安全性:与路段相同线形标准:因构造物对行车及视觉的影响,故应比路段更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应保证有较好的行车视距条件,使司机能够在足够远距离内判断立交的

8、位置。力求与路线正交且在直线段相交。力求用较缓的纵坡。注意主线的排水。保证相交道路净空的要求。匝道匝道端部匝道端部是指匝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