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

ID:26673824

大小:587.85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8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_第1页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_第2页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_第3页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_第4页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统一王朝。1206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后,创建蒙古汉国。自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夏、金、大理,并在叶蕃建立行政机构。蒙哥死于攻灭南宋的战事,其弟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自忽必烈(元世祖)定元国号起,历11帝,98年;追溯至成吉思汗,凡15帝,163年。第一讲 蒙元史绪论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的历史特点元史研究及前景瞻望基本史料和参考书一、元朝的历史地位1、唐宋(7-13世纪)与明清(1550-1900)1)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实质方面的变

2、化2)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3)对于知识和文化消费的急剧增长2、唐宋变革(Tang-SongTransformation)1)政治方面:贵族政治没落,让位于君主独裁制度;君主不再统过贵族而直接面对全体臣民;人民由奴隶-佃人-私有财产权的确认;科举普遍化,庶民也获得除官的均等机会;朋党从唐代以贵族为中心的权力之争变化为宋代不同政见之争。2)经济方面:货币开始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3)文化方面:学术不再墨守儒家经学的义疏,而是启动自我的思索进行新的诠释;四六骈文到了散文体古文,文章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宋词打破诗律格局,表达更加自由;彩色壁画变化为

3、屏障画;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转盛;舞乐原来服务于贵族,而今益以迎合平民趣味为趋归。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3、明清变革(Ming-QingTransformation)1)货币白银化;2)16世纪经济的急剧增长,以及伴随而来的农业商品化,城市和农村生产的增加,地区性城市系统的成熟;3)政府对经济直接控制的放松;4)学校教育的扩大;5)出版业的发达和读者的增加。6)导致从基层农村到士绅之

4、间贫富和阶层分化。这种流动性,也使得跨越不同阶层的文化认同感愈趋一致。4、宋元明变革(Song-Yuan-MingTransition,1132-1500)1)从疆域上来看:蒙古的征服,只是将中国带入多民族政体的统治,但中国特有趋向则仍然受到重视。2)江南的发展:江南经历了瘟疫、自然灾害、征服与内战,在宋元之间人口损失相当少。元明之际,人口的损失不超出10%。就长时段而言,江南的人口是上升成长的。由公元1100年近六、七百万人,至公元1400年近九百二十五万人左右。整个江南经历宋、元、明的转变过程,也是江南农业日渐成熟的过程。而所谓的“宋代的革

5、命”、“明清的衰退”、“十四世纪的转折点”等论点是不成立的。3)从文化上来看:传统中国医学的正统如何由宋至明,其医学知识如何在宋、元、明的转变中形成。一群医者中少数开始以学者的身份自居,有别于外科技术与草药知识体系的医者;尽管晚明的数学家与抽象概念分离,但由于税法的改革,地籍的测绘,以及商业的兴盛,形成了数学知识更为公众化的层面。5、元代及明前期的社会变动1)南北经济政治的反差:“穷极江南,富夸塞北”。2)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分封制的死灰复燃,创立行省分寄式中央集权。3)推行纸钞,官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海洋扩张。4)全民服役与君臣关系主奴化。5

6、)突破羁縻传统,改行较直接治理边疆的政策。6)文化的多元复合建构与儒学边缘化。元朝迎来了又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二、元朝的历史特点1、首次由少数民族完成的大一统王朝2、疆域广、民族杂、国阼短。3、世界帝国以及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三、元史研究以及前景瞻望1、清朝1)乾嘉时期: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氏族表》;赵翼《廿二史札记》。2)晚清时期:邵远平的《元史类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2、民国时期:1)王国维(1877—1927):《蒙鞑备录笺证》、《黑鞑事略笺证》、《圣武亲征录校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刘祁北使记注》、

7、《刘郁西使记校注》等多种。2)陈垣(1880—1971):《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乃至全真道教的研究。3)陈寅恪(1890—1969):通晓梵文、中亚古文字和多种东西方语文,在隋唐史、宗教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学、古代语言与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4)张星烺(1888—1951):中西交通史的专家。1913年开始翻译玉尔的英文译注本《马可波罗行记》,1923年发表了《导言》部分,1929年出版了译本第一册(原书第一卷的大半),但此后未再续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六册,1930)系其最重要的著作,分载历代中国与欧洲、非洲、阿拉伯、

8、亚美尼亚、犹太、伊朗、中亚、印度之交往,其中元代部分占有较大比例。此书汉文资料搜罗甚广,外国资料则主要取材于玉尔的《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1918年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