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

ID:26729338

大小:1.1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8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_第1页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_第2页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_第3页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_第4页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工艺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传统电影到数字非编的 工艺流程一、传统电影剪辑到数字非编的转化与革命电影编辑,一百年来差不多都是在胶片上用剪刀剪,用胶水(或者胶带)接,因此已经习惯把这个过程称为剪辑(cutting)。以剪刀和胶水为手段的这种被称为已很完善的低技术方式,并没有被技术上先进得多但在编辑方式本质却属于线性的磁带录象机电子编辑手段轻易取代,这是出于对创作利弊的权衡。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数字化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开始进入数字非线性编辑时代。90年代以后,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由于计算机在速度和容量方面飞速提高,以及数字码

2、率压缩技术的使用,使数据量极大的活动影象信息也可以变为计算机文件,存在计算机硬盘(或者光盘)中。一、传统电影剪辑到数字非编的转化与革命基于硬盘的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以计算机为平台,直接处理这些图象、声音数据。因此摆脱了由硬件功能来确定人们工作方式和能力的工作模式。限制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自身的想象力,它来源于剪辑人员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和创造性。基于硬盘的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编辑工作的创作方面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在经历着脱机编辑(高压缩比),在线编辑(低压缩比)和无压缩

3、甚至高清晰度影象编辑的发展。从来就属于脱机编辑的电影剪辑,从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发展初期就试图着和它相结合。用于电影的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有Avid公司的FilmComposer和Tektronix公司的LightWork等。二、数字化非线性编辑后期制作工艺流程(一)典型的工作流程(二)片边码信息(三)影片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典型工作流程图一、典型的工作流程1、挑选出的工作样片首先胶转磁为录象带,通过录象带将所有的素材采集到数字系统。2、采集的过程就是数字化的过程,即将录像带上的模拟信号经过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存

4、储到硬盘中,以供编辑使用。3、编辑完毕后,系统输出镜头剪辑单,即cutlist,该表含有大量的原始信息,剪辑信息和特技信息等。4、按照剪辑单上的片边码可将样片剪接好,能够用于放映,以及套剪底片。系统还可将编辑结果输出一个录象带作为剪接时参考之用。1988年kodak公司和SMPTM公司共同制定了统一的片边号码格式,并首次将标准化的片边码以机器可以读取的条形码形式印制在胶片上。后被其他厂商采纳,称之为Keykode。(二)片边码信息(三)影片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1)与视频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同一平台(2)电影剪辑概念的数

5、字化再现(3)关于对24格/秒的处理(4)两种常用的音频处置方式联机音须处置脱机音须处置三、从线性到非线性:从传统剪辑到数字化剪辑工艺之比较与传统电影制作工艺相比较,显然使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做电影的后期具有以下优点:数字非线性编辑的随机性和即时可观性为影片的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从而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质量;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声画系统性为声音和画面的后期制作提高了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底样片的使用次数;便于影片声画的修改。四、电影数字化的新发展胶转数:通过底片扫描仪将电影胶片直接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将整部影片进行高分辨

6、率数字化,可以实现分辨率分别为2K(1格/秒)、4K(0.25格/秒)甚至6K(0.25格/秒)的扫描。数字中间片(DigitalIntermediate,或简称DI)在电影胶转数后,进行编辑、颜色处理、视觉特效、字幕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将完成的影片输出到电影胶片或其它类型的介质上。DI流程图Thank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