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

ID:26731463

大小:81.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1-28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_第1页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_第2页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_第3页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_第4页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ok3.Arnold)之说,即教育之本旨在“自知与知世界”,欲达此本旨之术则曰“凡世界上所教所言之最善者吾学之”。(p.62)他本人认为:“教育之目的,自个人言之,在造成行事之权能,而跻于独立自由之境也;自群体言之,在增进其幸福之品量,而助其稳健的发达。”他指出,其达此之术,不外二说:1)人性各有所近,其智慧之发达,亦旁溥四出不可方囿。故能备多数之途术,使人性之各方面,皆得所宣泄而臻于完善之域者,是为良教育制,反是则否。2)学者不但博闻洽识、多才擅艺而已,必得其专门之长,足以自立而涉世。能造究此才者为良

2、教育制,反是则否。由第一说,则普通教育所由起,由第二说,则专门教育所由兴。(p.124)在谈到教育精神时,他这样写道:  浅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ok3.Arnold)之说,即教育之本旨在“自知与知世界”,欲达此本旨之术则曰“凡世界上所教所言之最善者吾学之”。(p.62)他本人认为:“教育之目的,自个人言之,在造成行事之权能,而跻于独立自由之境也;自群体言之,在增进其幸福之品量,而助其稳健的发达。”他指出,其达此之术,不外二说:1)人性各有所近,其智慧之发达,亦旁溥四出不可方囿。故能备多数之途术,使人性之各方面,皆得所宣泄而臻

3、于完善之域者,是为良教育制,反是则否。2)学者不但博闻洽识、多才擅艺而已,必得其专门之长,足以自立而涉世。能造究此才者为良教育制,反是则否。由第一说,则普通教育所由起,由第二说,则专门教育所由兴。(p.124)在谈到教育精神时,他这样写道:西方大学之教育精神,一言以蔽之曰:重独造、尚实验而已。独造者,温故知新,独立研几,不以前人所已至者为足,而思发明新理新事以增益之。其硕师巨子穷年累月,孜孜于工场,兀兀于书室者,凡以此耳。此精神不独于高深研究见之,乃至平常课室之中,亦此精神所贯注。取譬于近,则如教科书之用,在东方尝由教者先

4、讲释其义,学者乃退而读书。在西方则学者先读其未授之书,乃进而听教者之讲解。一则依赖在人,一则抽绎在己,其用为不侔矣。实验者,理必征实,语不涉虚,其在物质理化。所谓试验科学者,无论矣,乃至心理之微渺,教育之繁赜,亦以试验定其确否,而研究政治,攻治文史,亦必统计事实,综核理据,犹是实验精神之贯注耳。若乃科学本域以内,其注重实验,尤非东方所及。……彼盖以为是浅近之事实,可于书籍中求之,可于想象中求之,然去科学精神也远矣。(pp.110-111)正由于教育的“最高目的与意义”在于“培养社会上健全与有用的分子”,所以任鸿隽把德育或健

5、全人格的养成看得很重要。他表明,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全,就是有了学问,与社会也不见得有什么益处。古人说:“士先识器而后文艺。”我们现在的教育的口号应该是:先人格而技能。再者,各个分子要能为一个较大目标而通力合作。假如几年的大学教育,不能养成一个合群、克己、合作的习惯,则是教育的失败!健全分子的增加和同心协力,那便是烦闷力量的减少,是生活力量的增进。(pp.466-467)也是基于这些认识,任鸿隽以为一个学校所能给予学生的最大影响,莫过先生的学问与人格,其余的都可以说是次要。所以,先生的良否实为造成学校环境的最大关键。(p.45

6、3)关于外国影响和教学方法问题,任鸿隽在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赞同考察团的下述意思:一国的教育,应该根据其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经济情形创造一种新制度,以求适合本国的种种条件,不可盲从外国,尤其模仿那文化经济和我们社会情形相隔太远的美国是不对的。但是,中国的现状特别是在内地,私塾和新式学校并行不悖。在许多学校,虽然教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白话的新科目,但是教法还是和从前念四书五经一样,而且许多学生心理也还在那里做他们的洋八股、洋翰林的梦。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考察团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外国化,实际上却是外国化不

7、够。自然,我们所谓外国化,并不是说用外语讲授、学外国史地。我们所要的外国化,乃是功课的编制、教材的选择、教学的方法、人格的培养,是不是如外国学校的有目的、有办法?试看看我们中小学功课的庞杂、教法的呆板,正如陶内教授所谓“好像中国故意用教育使后代的人们呆蠢、神经失常和不快乐。”哪一件不是恰恰和近代的教育原理相反?我们参观过美国的小学教育,第一个印象就是他们注意养成学生的活泼精神和健全身体。但是我们的小学经验恰巧与此相反。这怎能说我们的教育外国化、美国化了呢?我们以为中国目下新教育的失败,一大半由于新的只在形式而旧的仍是实质。

8、这种实质的改革,除欢迎彻底的外国化——即种种方法、精神的改革——无它道也。至于教学方法,他与国联报告的思路一致,极力反对违背实验精神及不合社会环境的一切教法制度,因为这些都是与科学的精神方法相反的。(pp.458-461)任鸿隽在教育中重视基本工具的训练和自学习惯的养成。他在四川大学开学典礼上讲道: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