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

ID:26751982

大小:1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_第1页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_第2页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_第3页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_第4页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要求:(1)围绕研究的核心内容,按照一定逻辑和层次进行叙述和评论;包括:课题背景,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实验方法,检测手段,有关标准等;(2)以英文文献和近期文献为主,英文文献占二分之一以上,近五年内容占二分之一以上;(3)力求发掘最新的理念(ideal),文献篇数可适当多些,引用格式标准。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石美风收稿日期:2010-06-29;修回日期:2010-基金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9BAK53B05)和浙江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资助(浙财教字[2007]197号)作者简介:石美风(1981),女,复旦大学

2、文博系硕士研究生,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E-mail:fangfeirenjian@163.com通讯联系人:张秉坚,教授/博导,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化学系,邮编310027,E-mail:zbj@mail.hz.zj.cn,3,陈刚1,张秉坚2*(1复旦大学文博系,上海200433;2浙江大学化学系、文博系,浙江杭州310027;3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大同037007)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技术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对于石质文物的清洗原则、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清洗技术与其他特种清洗技术的关系、各种化学清洗方法的主

3、要原理和应用实例、贴敷法清洗操作技术等,结合国际国内文献和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希望能为国内石质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时提供思路和借鉴。关键词: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污染物;病害;中图分类号:K875~879文献标识码:A0引言石质文物,特别是长期暴露于野外自然环境中的大型石质文物,如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石雕碑刻,以及石塔、石桥、石亭、石牌坊等石质建筑和构件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作用,包括自然因素,如雨雪、风沙、灰尘、烟雾、可溶盐、生物和微生物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如涂抹、刻划、煤烟、酸雨、不当

4、修缮和加固等,留下了种类繁多的污垢和印迹。这些表面污迹是文物历史沧桑的证物;同时,其中许多污染物也在加速文物风化的过程,破坏文物表面的微结构,若不及时处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将会丧失[1]。石质文物上的污染物大多直接附着在文物本体上,有的已经渗入岩石一定深度,按照“保持原状”或“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清洗[2]。但是,当污染物会对文物石材造成危害而缩短文物的寿命,或者会严重影响文物的展示效果,或者会妨碍后续的维修保护的情况下,就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权衡是否需要采取清洗措施。在直接干预前至少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1)哪

5、些污染物是有害的?2)何种清洗(或清理)技术是最恰当和最安全的?这也正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欲待研究的内容之一。作为该课题前期工作的一部分,本工作11在广泛查阅当前国际国内石质文物清洗文献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综合评述,希望能为石质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时提供思路和借鉴。1石质文物表面的污染物石质文物表面的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分类方法。见于文献的多是石质文物病害的分类,例如意大利,1988年建立了石质文物病害描述体系[3];我国也于2008年发布了行业标准《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将馆

6、藏石质文物的病害分为7类,共计22种[4]。其中包括断裂、裂隙、空鼓、剥落、孔洞等结构性病害十多种。石质文物表面的污染物不完全等于病害,由污染形成的病害中(至少在初期)许多还没有明显的结构性破坏。这里有两个区别:1)是否有害。因为已经有人发现岩石表面的某些沉积物有明显的防风化作用,如草酸钙[5]、磷酸钙[6]、碳酸钙[7]的生物矿化膜等;当然,许多污染物的都不同程度地有侵蚀破坏石质文物的作用,如可溶盐、灰尘和生物繁殖[8]等。2)是否有结构性破坏。对于有害的还没有造成结构性破坏的污染物,如灰尘、涂抹等,清洗(或清理)是治理病害的主要手段;

7、对于已发生结构性破坏的病害,如裂隙、空鼓等,粘接加固等技术是治理的主要方法。为了便于清洗技术的讨论,本工作借鉴意大利和我国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中的术语,结合我们对云冈石窟等处污染物的调研,将常见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分类如下:1)粉尘沉积。因灰尘、烟雾、风沙等长时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层;2)盐碱结晶。各种来源的在岩石表层结晶析出的盐类;3)石膏壳层。由含硫气体与岩石钙质成分反应形成的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壳层;4)生物和微生物。包括各种在石质文物表面生长的苔藓、地衣、真菌等;5)氧化物色斑。由岩石内部或外部的金属离子,如铁、铜等,氧化后形成的有色斑

8、痕;6)雨迹水渍。因雨水冲刷或长期潮湿导致的岩石表面出现的水迹或湿痕;7)鼠雀秽物。包括鼠类、鸟雀、昆虫等各种生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形成的污垢;8)油脂污迹。包括蜡液、灯油、长期手触摸等在岩石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