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

ID:26786305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_第1页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_第2页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_第3页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_第4页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国内古时候艺术辩证法探索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形神论,从哲学和美学高度提出系统的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哲学的中心是把“自然之道”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庄子把抽象的形而上的“道”看得高于一切。“道”是无形的,“物”是有形的。“道”和“物”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神和形的关系。庄子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形体是生是死、是存是灭、是美是丑,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能否与“道”合一,达到与自然俱化的境界。美在神不在形,也即是美在道不在物、美在自然不在人为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庄子看来,凡是具体的、有形的艺术都不是最美的艺术,而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是在无

2、形的抽象的神上。音乐一形诸具体的声音,就不是最美的了,最美的音乐艺术要从“无声”中去体会。对文学来说,最好的作品是超乎言意之表的,如果执着于言意,就不是最美的作品了。那么,艺术上的形似和神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可以说,形似是指对艺术创作对象的外形或表象的真实描写,而神似是指对艺术创作对象的内在本质特征的真实描写。所以,艺术上只讲形似,不讲神似,就不能典型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钟嵘所说的“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可以说是对“形似”在文学上具体表现的概括。我国古代讲的“神似”,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透彻了解。对于艺术传神的特点,做了比较科学深刻分析的是苏轼和王

3、夫之。他们指出了要传神必须描写出客观事物内在的“理”来。这个“理”不是抽象的概念的“理”,而是指人情物理之“理”,即是说的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在古代文艺领域最早提出完整的形神结合、以传神为主的创作理论的是东晋着名的画家顾恺之。他总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原则则是“以形写神”。他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认识到传神是不能离开具体的形似的描写,而形似描写的目的则不是为了形似,而是为了传神。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对文艺创作中如何使形神结合,更好地反映现实真实,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并不是任意的写形都能传神的。那么,怎样写形,如何传神,这是掌握好“以形写神”原则的关键。必须善

4、于抓住事物的“形”中那些能够鲜明突出地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通过对它的生动描写,来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中对“以形写神”,“得其意思所在”的艺术经验也有十分生动的总结。传神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中评价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国古代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的评点中,都十分重视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描写的分析,以具体生动的典型例子,来说明善于抓住有代表性的“形似”特征,是创造传神的人物形象,深入解释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以形写神”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其实质就是要求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特征,并通过这种特殊的个性特征来反映人物的本质。一与万这是指古

5、代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一与万的关系,其核心是讲的艺术形象塑造中的典型概括问题。艺术形象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往往又是普遍的、代表性的,体现出一般的意义。古代的所谓“一”指的是艺术形象的个别性;“万”指的是艺术形象的代表性。苏轼在其《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有“谁知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用“一点红”来写出“无边春”,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典型化特征。这种在生活中原本存在的现象,则看艺术家如何具有这样的敏感性,能从众多的生活现象中去发现它。艺术典型化的源泉是在现实生活之中。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及时通过春草、园柳、鸣禽来体现春到人间、一

6、片喜悦之景象的。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个别来反映一般,创造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概括性的优美艺术形象,来表明明媚的春光。这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较为常见,通过“一”来概括“万”,“万”又借“一”而体现出来。“一”必须是具体、生动、形象,又具独特性;“万”反映出一般,具有概括性。汉代的《毛诗大序》正是运用这种人士来分析《诗经》的创作特点的,认为其中各篇诗歌,都不是诗人个人之言、个人之事、个人之情,而是体现了“一国之事”或“天下之事”的,亦即诗中所写虽是个别的言、事、情,然而却是有代表性的,有广泛的概括意义,是一国或天下之言、之事之情的集中表现。在讲到诗歌产生时认为“在心为志,

7、发言为诗”,而诗人之心不是他个人之心,而是要“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世人之所以言,并非只是言个人之事,而是代表着“一国之事”的。艺术作品的典型概括意义的宽与狭,主要是看它的内容所反映现实意义之大小,而不是看所写的一风、一雅,代表“诸侯之国”的许多“风”诗,远比代表“天下之政”的“雅”诗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要大得多。这种典型意义的概括作用,是很有价值的,揭示出艺术作品的普遍概括意义愈广阔愈好。《毛诗大序》虽然表现了对艺术的典型概括作用有较深入的认识,但主要是从艺术的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角度来讲的,而不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讲的。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文艺理论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