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

ID:26792227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_第1页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_第2页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_第3页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_第4页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主要是结构的问题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物价连续同比下降,许多人认为总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至今物价已连续20多个月走低,人们认为总量矛盾更加尖锐,治理通货紧缩,解决总量矛盾已是当务之急。物价指数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是实质经济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反映的是符号经济运行走势,它只能反映实质经济内在失衡的程度,并不能反映实质经济的运行走向,运行的质量。物价走高走低本身不能说明经济运行走势的好坏,离开了发展阶段结构转换的方向、内容,除了告诉我们结构矛盾存在,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什么也说明不了。从实质经济看问题,从发展看运行,只存在结构矛盾

2、,没有总量矛盾,符号经济中的所谓总量矛盾,不过是实质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的外在表现。首先,在转轨期物价本身没有可比性。物价指数不是通胀通缩指数。从价格这种不是价格的价格,通过双轨制,逐步向市场价格这种真正的价格转变,是一个商品化、市场化的历史过程。这种转变是我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变革的必然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价格逐渐反映价值和供求,愈来愈像价格,但至今还没有到位。随着交换关系的深化、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价值的质和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货币表现也在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度的加大,质变快于量变。从时间序列上看不同时点上的价格不是同质

3、的东西,因而转轨快时没有可比性,转轨慢时可比性也很小。今日物价与昨日之物价孰高孰低不可同日而语,和两年同期相比更是无稽之谈。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期还远没有结束,物价指数还能不能当通胀或通缩指数来使用,这是必须明确的大问题。不能用美国的理论解释、解决中国的问题。水100℃可以沸腾,但必须在一个大气压下,气压不同沸点则不同。物价指数可以作通胀指数,但必须在转轨完成之后。随着成本要素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核算范围的扩大,成本价格、商品价格上升是必然的正常的。因而1994年、1995两位数的物价腾升并不是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扣除正常的价格补位之后,还有相

4、当大的空间是需求膨胀造成的,根本不是市场行为。由各级政府需求膨胀向需求正常过渡实际上只有1996、1997、1998三年,还没有到位,没有真正着陆。按符号经济的总量统计以1978年为100,1998年总物价指数还高于1994年。1994年为310.2点,1998年为370.9点,只是比1996、1997年低,比1995、1994年都高。1994年被视为两位数通胀,1998、1999年又被视为通缩。真是不可思议。可见胀、缩之论没什么实际意义。只不过是用人家的理论解释自己的问题,把自己弄糊涂了。这种胀、缩之论也只是说说而已。实际调控对策、有效

5、的措施,还必须是结构性的,而不是什么总量的。过去没有多发票子,现在也没有少发票子,货币的贬值和升值不过是随着交换关系变化而变化,货币职能和流通速度呈现不同变化而已。它是结构矛盾转化的果而不是因。一个人气色不好,是得了胃病,治胃病吃胃药,为什么非要说是治气色抹脂粉呢?何必把抬牛腿,硬说成拔牛毛呢?我看胀缩之论可以休矣。当前物价下降是总量指标,就具体物价而言有降也有涨,剩余产品物价下降,短缺产品如,垄断产品、新产品,准公品、住宅、服务等产品,有的价格正在上升,有的原来很高,降也有限。而目前的统计中,物价样本结构落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权重失当,

6、使价格本身的可比性下降,在消费品零售额上升10%(扣除物价因素),进口增长两位数的情况下,物价还在下降,就很说明问题。不改变目前物价统计样本权重,下降几个百分点中多少是误差,说不清楚。在结构调整期,几个百分点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些统计符号实质意义有多大,确实要重新估量。第二、总量矛盾只存在于符号经济之中。在符号经济之中总量矛盾是一个永恒的主要矛盾。在实质经济之中没有总量矛盾,只有结构性矛盾。在运行中哪一个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是我们从事调控应该明确的问题。当前物价指数同比下降,存在大量市场剩余,人们认为总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总供给大

7、于总需求。那么,1994年、1995年前后一个时期内,物价腾升,市场供给不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指数两位数上升说明总量矛盾比今天还严重,也应该说总量矛盾是主要矛盾,不过供求形势相反而已。物价上升供不应求,物价下降求不应供,何时没有总量矛盾?何时总量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总供求平衡中存在理想之中,存在于历史的平均数之中。在符号经济中,总量矛盾是绝对的、永恒的、唯一的,因而不是主要的。对于发展和运行而言实际上等于没有这个矛盾。短缺和剩余都是供方结构性矛盾的反映,而需求过旺是各级政府盲目跃进的产物,所谓求大于供是需求和实际需求、实际供给结构性矛

8、盾的反映。在正常的市场格局中,不是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因而也不能用市场调控的措施来解决。客观上只存在个别产品、要素的供求矛盾,不存在社会总产品的总供求矛盾。可统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同空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