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临证创新

脾胃病临证创新

ID:26838830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脾胃病临证创新  _第1页
脾胃病临证创新  _第2页
脾胃病临证创新  _第3页
脾胃病临证创新  _第4页
脾胃病临证创新  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胃病临证创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脾胃病临证创新【关键词】脾胃病;临证创新【摘要】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及肌体抗病力减弱等因素影响,胃肠病(中医称脾胃病)逐年增加,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由于西药副作用大,越来越多患者青睐天然药。笔者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及脾胃专科20年,诊疗了近10万的脾胃病患者,临床观察有效率85%以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及钻研,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脾胃病诊疗思路,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键词】脾胃病;临证创新消化内科疾病多数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病程长,症状反复难愈。患者体质虚弱,思想负担重。对这些病人反复用西药治疗,虽然开始见效快,但

2、是许多患者用药数周后又再次发作;有的患者胃痛等症状虽减轻,但副反应较大,出现饮食量下降,疲乏无力等身体功能虚弱的表现,因此,许多患者对长期用西药治疗,信心不足。笔者经过20年的脾胃专科门诊,诊疗了近10万的脾胃病患者(临床观察有效率85%以上),由于反复实践、观察、摸索,并钻研祖国医学治疗脾胃病的宝贵经验,及当代名医如北京董建华、南京徐景潘等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利用现代医学消化内镜的诊断技术,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脾胃病思路,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证创新临床上除了

3、传统的辨证施治外,尤为重视下面几方面。1.1探讨脾胃病的微观辨证如脾气虚、脾阳虚病人胃镜下胃黏膜白相较多,黏膜较苍白;运化失健,病人腹胀,纳少,可见胃排空较差,蠕动慢,分泌物较多,有时胃底有宿食;肝火上逆,肝胃郁热,脾胃湿热患者,胃镜下充血水肿较甚,甚至有出血点,胃底常常可见有较多的黄绿色液体,幽门口可见胆汁反流;久病入络,气血不通畅胃镜下常可见黏膜粗糙,不光滑,黏膜变薄,甚至见痘疹样小隆起,隆起表面糜烂,或有小凹陷,或见瘀斑,瘀点等。临证上采用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并兼顾胃镜下的微观辨证,一般3~5天见效,效果较单纯用一种辨证方

4、法好。现代医学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脾胃病的一个很重要病因,也与胃癌有关,若胃镜下活检,Hp阳性,在治疗上我们适当配伍清热解毒,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如公英、黄连、银召、枝子等对提高了疗效有帮助。笔者曾治疗1例邮电职工,胃镜显示窦小弯见一2cm×1.5cm溃疡,球部约见2.5cm×1.0cm溃疡,Hp阳性,经用健脾益气,化瘀生肌,清热解毒等中药治疗,症状缓解,2个月后复查,溃疡愈合。1.2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念诊断用药时我们也考虑到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全身的脏腑功能活动平衡协调,不偏不倚,如胃为阳土,性宜通降;脾为阴土,性宜升发,脾宜

5、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肝主疏泄,脾胃健运,有赖肝的疏泄通畅,若肝气不疏,则可致肝胃不和,肝脾不调等。脏腑的这些功能活动都是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临证时必须考虑。如患者胃脘胀闷,嗳气,我们常常用厚朴、枳壳等通降药物,同时也加上苏梗,以升脾气;又如患者肝气不疏,常用柴胡、枳壳,为防止疏泄太过,常常加上白芍;又如健脾补气时,不可太滋腻,太过了会影响胃的通降及脾的升清。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我们的体会是:不要一见胆汁反流就给予清肝泻火等苦寒药物治疗,临床证明,许多此类病人,本是脾胃虚寒,若用大量苦寒清肝泻火,清热解毒之品,必使脾胃愈虚寒,

6、达不到治疗目的。1.3重视药物治疗脾胃病的特性认真思考药物的选择、用量以及炮制等方面,如白术一味,在治疗弛缓型便秘腹胀用量要达50g以上,才能促进肠蠕动,且要生白术,而用在健脾益气时只要用到10~20g,且药须炒制。笔者曾经治疗1例福清龙田老年患者,便秘七八年,7~8天解大便1次,量少质稀,时感下腹胀痛,纳少消瘦,舌淡,苔白浊,脉细弱,在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笔者考虑“气虚便秘”,予生白术50g,枳壳10g为主治疗,药后5天,诸症缓解,大便通畅,至今未复发。又如白芍,在柔肝缓急止痛时,用量要12g以上,才有效,而治疗津液亏虚便秘时

7、用量要大,笔者常用40~60g。1.4生活情志调理的重要消化内科疾病易反复发作,究其病因不外乎与饮食、起居、情志等平时生活习惯及性情有关,因此在治疗同时,在饮食起居,情志精神,锻炼身体等方面给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临床观察到,用这些方法配合治疗脾胃病,临床治愈率高,病理也有明显好转,同时也治好了许多疑难胃肠病。如笔者曾经治疗数例这样的病人,患者以“食入即吐,伴有腹部持续性胀痛”为主诉收入院治疗,分管的医生误认为是“幽门梗阻”予以插管胃肠减压等治疗数日,腹胀痛仍未减轻,患者痛苦不堪。胃镜检查提示胃炎。笔

8、者认真询问了病史,了解到这几例患者数日未解大便,大便干硬,建议用通腑泻下排浊中药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续用中药调理数日,至今未复发,受到患者的好评。2病案举例病案1,男,68岁,患胃病30余年,经多家医院治疗,病症反复。2005年5月就诊。诉食道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