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ID:2684774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_第1页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_第2页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_第3页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_第4页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胀麻醉技术结合小切口在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王运成,蔡国斌,王连召【摘要】目的探讨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106例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患者,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小切口植入扩张器305个,麻醉药液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调整,利多卡因浓度为0.06%~0.5%,肾上腺素浓度为1∶20~1∶80万。术后常规扩张,统计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血肿;1例1个扩张部位发生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5天治愈;1例注射壶外露但不影响扩张,所有病例均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在扩张器植入术中采用肿胀麻醉及小切口能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关键词】皮肤扩张术;肿胀麻

2、醉;小切口;外科,整形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几年,随着对并发症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并发症已明显减少〔1〕。但影响手术效果的重度并发症如扩张器外露、血肿、感染、扩张皮瓣坏死等仍有较高发生率。其产生原因与切口选择、剥离层面和术中止血等相关技术有密切关系。我们对2003年8月~2006年2月采用肿胀麻醉结合小切口植入扩张器的106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初步评价该技术在皮肤扩张术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06例病例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5~47岁,平均23.3岁。分别植入扩张器1~11个,共305个,其中面颈部194个,躯干

3、61个,四肢50个。扩张器容量30~600ml,均为浙江余姚或上海产的扩张器。为切除巨痣而植入8个、血管瘤6个、瘢痕258个、供皮区预扩张33个。15个扩张部位放置负压引流。  1.2局麻药液的配制单纯局麻病人利多卡因浓度为0.25%~0.5%,局麻加强化或全麻病人利多卡因浓度为0.06%~0.25%,肾上腺素浓度为1∶20~1∶80万。面颈等血运丰富部位肾上腺素浓度要比躯干及四肢大。  1.3手术方法  1.3.1在预扩张部位按扩张器形状用美蓝画出剥离范围,扩张部位皮下浸润麻醉,范围超过预定剥离范围1~4cm,使局部肿胀,皮下组织间隙明显增宽。注射量约为常规负压吸脂用量的50%左

4、右。  1.3.2小切口的部位选择临近病变区域或病变区域之内(但不包括萎缩性瘢痕及放射性病变)垂直于扩张器边缘做一个2~3cm长的小切口。用组织剪皮下剥离,剥离范围超过扩张器边缘0.5~1cm,挤出剥离腔内游离的脂肪组织及血性液体,压迫数分钟至不再有活动性出血为止,植入扩张器,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放置负压引流,分层缝合切口。术中首次向囊内注水30%~50%,以不影响扩张器表面皮肤血运为度,适当加压包扎、制动。  2结果  106例病人共305个扩张器,15个部位放置的负压引流管在术后48h内拨除,每个总引流量均在30ml以下。所有扩张部位均未出现血肿及切口裂开,无一例发生扩张皮肤坏

5、死及扩张囊外露。1个扩张部位发生感染,经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5天,感染得到控制,不影响扩张。1例注射壶外露,但仍能正常注水。所有病例均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3讨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目前已发展成为整形外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其并发症如血肿、扩张器外露、感染、扩张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为10%~40%〔2〕。其发生与手术设计,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这些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能是其他并发症的后果。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重视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疗效的关键之一。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早期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和血肿,而血肿与组织扩张过程中感染的发生又有密切关系〔3〕。血肿

6、产生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剥离层面不清,损伤较大血管等。大部分出血、血肿是可以预防的,本组病例采用的肿胀麻醉与负压吸脂的肿胀技术机理相同,肿胀压迫及麻醉药中肾上腺素的作用使手术过程中出血明显减少。局部肿胀后,皮下组织间隙增宽,利于剥离并减少了损伤较大血管的可能性。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减缓利多卡因的吸收,还能达到术后较长时间止痛效果,利于术后局部制动。扩张囊外露是皮肤扩张术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998年以前国内外报道〔4,5〕经切口部囊外露的发生率为6.26%~12.19%。李江等〔6〕报道经皮肤切口外露占扩张器外露的59.18%,扩张器外露的原因有〔7〕:①切口选择不当;②剥离层

7、次过浅或损伤表面主要血管引起皮肤坏死;③扩张器未展平,折叠成角;④一次注水量过多;⑤注射壶太厚或早期包扎过紧;⑥感染和血肿影响切口愈合或继发表面皮肤坏死。上述原因中切口设计与剥离层面占主要地位。本组病例在扩张器植入时采用垂直小切口可使扩张器经切口外露的机会明显降低。肿胀麻醉利于掌握剥离层面,避免剥离深浅不一和损伤重要血管,从而减少血肿和局部皮肤坏死导致扩张器外露。本组无一例发生扩张囊外露,1例注射壶外露原因是埋植过浅且位于瘢痕下,导致壶表面皮肤坏死而外露,而非从切口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