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ID:26850163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_第1页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_第2页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_第3页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_第4页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之“激活”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才能“提高组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构建高效课堂中的“激活”策略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巧设疑问,“激活”学生陈封已久的热情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一个善教者就要善于设置疑问,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教师要创设探疑性问题情境,利用设问、正问、反问等形式,多方位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激发学

2、生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高效课堂的营造才有了最根深蒂固的基础。教材《项脊轩志》有这样一个细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补记是写于作者多大的年龄,古今有争论,有人说31岁左右,有人说35岁左右,你认为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同学从第五节找到“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加起来是13年,与作者写正文的年龄(18岁)加起来正好31岁。有的同学则认为31岁不对,因为“庭有枇杷树”且“今已亭亭如盖也”绝不是两年就能长成的,“亭亭如盖”意思是“高高地直立着,(枝叶繁茂)如伞一样”,最起码要五六年,那么写补记应是35岁左右。看着学生争得

3、面红耳赤和找到答案时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趁机又提出一个问题:“这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思念妻子,枇杷树是妻子亲手栽植的,人亡树在,睹物思人……”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善思考,更不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缺乏热情,而是我们不能巧设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是我们的教学策略封闭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但课堂设疑需注意不能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这样虽然也能激起学生的思维,但只能存于浅表层次。设疑要巧,要抓住主要关节,捕捉矛盾进行设疑,这样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而且可以“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

4、情感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还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激情的教学使学习的主体往往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育过程需要情感,丰富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教师应用自己充沛的感情、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点染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先放配乐朗诵的录音带,用深沉凝重的音乐、语调充分感染学生,让学生犹如看见了刚刚丧夫的女词人在不停地寻觅,但结果只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景象:大风忽起,寒气砭骨,“三杯两盏淡酒“也难以驱散

5、她心头浓重的阴云;百无聊赖中抬头望天,雁群飞过,更增添了对丈夫的思念;满地黄花堆积在地,词人任其自生自灭;傍晚守着窗儿,只盼天黑,可又下起了雨,打在词人破碎的心上……接着,我再给学生讲解,词人不但刚刚丧夫,而且正值国家衰败之际,南宋小朝廷不顾人民死活,醉生梦死,大片国土沦陷,国恨家愁,集于一身。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探究的问题:词中表达的是什么情?通过哪句话表现出来?学生从词中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受颇深,词中表现了她深深的悲哀,甚至有的学生从词中体会词人的晚年过得十分凄凉,这首词是词人晚年生活的写照。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学生进一步领会了词的主旨,受到强烈感染。最后,当我让学生主

6、动起来朗诵时,许多平时内向的学生也敢站起来要求朗诵,且不少学生读得满含凄凉之情,有如走进了李清照的情感世界之中。可见,适当适时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激活”,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学生情感的嫩芽真正萌动,当学生积极性的火花真正点燃,那么,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就已经铸就。三、鼓励思维,“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如何才能保证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思维,以便“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通过不同方法、方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高效课堂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名

7、副其实。首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如利用一些课堂点滴剩余时间来个“众说纷纭”,像“苹果可以用来干什么?”有的说:“可以吃。”有的说:“可以榨汁。”有的说:“可以美容——果酸洗面奶。”还有的说:“遇到坏人时,可作武器用。”引来一片笑声,但这未尝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鼓励更多的学生寻求对问题尽可能多的答案。如围绕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设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