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

ID:26869266

大小:52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9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_第1页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_第2页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_第3页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_第4页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届“挑战杯”济南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作品名称: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申报者姓名:戴梦飞、李国祥、董妮、杜伟、胡彪指导教师:冯素玲所在学院:经济学院目录一、文献综述二、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市场反应机理分析(一)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二)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传导机制(三)投资者在处罚信息发布前后的异象反应1.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处罚信息的提前反应2.投资者对处罚信息的延迟反应3.投资者对处罚信息的过度反应三、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市场反应的实证检验(一)样本的选取与分析(二)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整体反应1.研究—事件研究法2.基于超常收益率和超常交

2、易量的研究(三)不同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差异1.不同监管机构发布的处罚信息2.处罚程度不同的信息3.处罚对象不同的信息四、结论与启示五、参考文献上市公司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异象实证检验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上市公司共发生各类的违规事项304起,从违规事项来看,超五成与信息披露相关;从违规主体来看,逾八成为公司高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罚方式上,大部分公司均被“责令整改”,仅有少数公司被“公开处罚”,投资者在面对这些处罚时反应也是不同的。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存在异象。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异象的研究,分析目前有关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3、其次,探究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机理,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同时分析投资面对处罚信息作出的不同反应;然后,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对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异象进行总结并得到相关启示。一、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异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研究。关于上市违规事件的市场反应异象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并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他们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不仅考察了违规事件的原因、违规行为的类型以及受到何种处罚等问题,还将处罚程度和被处罚单位的特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分析了违规类型、投资者对有关处罚

4、信息的反应等。Kinney和McDaniel(1989)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76-1985年美国73家纠正季度盈余报告的公司进行检验后发现,对实质性错误进行更正的公司,其证券市场上的股票都出现异常情况。无论是事前高报盈余或低报盈余的公司,其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均经历了一个调整阶段。在错误盈余公布日一直到纠正公告日的期间内,这些公司的股票平均收益率为负。因此他们认为这些错报盈余公司的虚假信息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在更正了错误之后,投资者重新审视了公司的真实价值。国内学者对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反应异象、处罚方式、处罚时效性等方面都都有不同的研究,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其所用数据陈旧。沈艺峰

5、、吴世农(1999)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并倾向于接受市场有效性假说。因此,按照市场有效假说,当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被公告时,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立即做出反应。朱伟骅(2003)对我国1999-200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进行“公开谴责”处罚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开谴责”处罚的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威慑效果。毛志荣(2002)以1993-2001年的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处罚的效果,并依事件分析法研究了处罚之后股价的反应,得出“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反应程度(股价下跌)与处

6、罚的公开性和处罚力度存在正相关”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完善处罚机制、提高处罚的公开性,以及加大处罚的力度以防止再犯等建议。二、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市场反应机理分析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有各自的目标函数,都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当上市公司在衡量违规利得和风险损失的前提下发生违规行为而被监管部门处罚时,不同投资者根据先验知识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上股票交易的变化。本部分首先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的互动机制,揭示上市公司产生违规行为的内在机理;其次运用信息论分析信息在证券市场传导机制;最后,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投资者在处罚信息发布前后的

7、异象反应。(一)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1)基本假设:假设一:参与方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并且假定两者风险中性,理性人。假设二:监管部门有监管的责任,监管部门的纯战略为稽查或者不稽查;上市公司有违规的内在需求,上市公司的纯战略为正常经营(以下简称为不违规)和违规。假设三:信息是完全的。假设四:监管部门监督成本为C,监督成功后获得的综合收益为U,不监督则不需要付出成本,也无所得。监管部门的稽查概率为p,如果进行稽查,也不能百分之百的发现上市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