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

ID:26889348

大小:6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_第1页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_第2页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及预后观察姜恒坤王丽娜(龙口市中医医院265701)【摘要】目的:旨在观察血压调控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从而验证指导急性期血压处理原则。方法:选择65例脑梗塞病例,随即分组,分为药物降压组和不主动降压组,观察两组患者一周内血压变化及一周后预后改善情况。结论:从疗效观察结果中发现,不主动降压组有效以上病例31例,有效率93.94%,药物主动降压组有效以上病例22例,有效率68.75%。经X2检验P<0.01。通过我院病例来看,不主动降压组在发病第二、第三天血压自动下降至140/

2、90mmHg以下者14例,这14例临床疗效均为显效或基木痊愈。也验证支持早期血压增高为保护性良性血压,可有效的保证脑灌注。通过实验病例证实脑缺血急性期(7天内)不建议降压。【关键词】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1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1]。关于早期治疗方面,近几年随着大家对急性期脑

3、梗塞的治疗经验积累,逐渐认识到早期血压调控的重要性。但是到底如何调控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木次实验旨在观察血压调控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急性期血压处理。这也是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一般资料:木院在2006年至2012年6月前入住院的脑血管病人中,筛选出65例脑梗死病人,分组为主动降压组和不主动降压组。患者男35例,女30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组:主动降压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岁不主动降压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岁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诊断

4、标准:入选病例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吋以±;④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⑤脑CT或MRI奋责任梗死病灶。血压按高血压定义及高血压水平分类在2级以上。治疗及评定标准:所有病例均统-进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胞磷胆碱改善脑代谢,根据脑水肿情况适当应用20%甘露醇等脱水药物。观察住院后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标准判定临床疗效:1、基本痊

5、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患者肢体肌力5级,能独立行走可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2、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可扶拐杖行走部分生活自理;3、有效病情明显好转肌力提高1级;4、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病例及疗效观察结果见下表。分析:本方案之所以选择第7天评价,着重于观察急性期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减少了患者自然恢复的影响。从疗效观察结果中发现,不主动降压组冇效以上病例31例,有效率93.94%,药物主动降压组有效以上病例22例,有效率68.75%。经X2检验P<0.01。通过实验病例证实脑缺血急性期(7天内)不建议

6、降压。详细分析患者一周内血压发现,第二及第三天血压下降低于140/90mmHg者32例,其中药物主动降压组18例,不主动降压组14例。第四天平均血压:药物主动降压组为平均压135/80mmHg,不主动降压组平均血压153/90mmHg,考虑为脑水肿高峰期,因此不主动降压组血压相对偏高。分析原因,卒中发生时脑血流自我调节功能受损,仅依赖于灌注压,血压升高可能是急性期保证缺血半暗带灌注的代偿反应,过分降压将导致脑血流下降,对神经功能有害。且卒中发作几小时或几天内血压将自然恢复至正常水平,积极降压似乎并无

7、必要。通过我院病例来看,不主动降压组在发病第二、第三天血压自动下降至140/90mmHg以下者14例,这14例临床疗效均为显效或基本痊愈。也验证支持早期血压增高为保护性良性血压,可有效的保证脑灌注。冋顾国内及国际多项研宄,结论均显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积极降低血压可使预后变差。在脑卒中发病后7天以内的血压均与6个月结局独立相关,当舒张压低于90mmHg吋,对预后的影响尤其显著。提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低比血压高对预后影响可能更显著。因此,在脑卒中发病7天以内降压需谨慎[2]。另外Schrader等[3】随机

8、选择342例有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抑制剂降低血压,结果表明早期过快降压对患者的预后有害。当然,影响脑梗塞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发病吋意识水平,各种并发症等,其中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另外并发症的处理对预后的影响也很大。脑梗死形成因素也比较多,大体包括血管内皮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成分因素等,因此治疗中在管理血压同吋应当多措施并举才能收到满意疗效。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