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ID:26890044

大小:6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1页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2页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3页
资源描述: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罗贵武潘广松(广丙金秀县人民医院放射科545700)【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056-02【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以及鉴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活检及临床治疗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脾囊肿8例,转移瘤5例,脾脓肿4例,外伤2例,脾血管瘤2例。结论:CT是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关键词】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诊断鉴别诊断1材料

2、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了2006-04〜2010-7在木院检查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证实的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男性13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约为1.6:1,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1岁。表现为上腹痛13例,疼痛以隐约胀痛为主;左上腹块4例;上腹部不适、胀感4例;发热3例;外伤史2例;3例无任何不适症状。1.2检查方法使用丙门子SOMATOMSpiritCT机,全部病例均行上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层厚、层距10mm,横断位扫描,部分病例作冠状位图像重建或薄层图像重建。2结果2.1脾囊肿(8例)8例脾囊肿中有5例为多发,3例单发,

3、囊壁薄,增强后无强化。其中一例囊肿体积较大,约8cm×12cm×7cm,囊壁有蛋壳状钙化。2.2转移瘤(5例)4例多发,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状低密度结节影,边界尚清,增强后轻度强化;1例为单发囊性低密度影,壁薄,边缘欠光滑,增强后无明显强化。5例均找到原发灶,分别为肝癌2例,直肠癌、卵巢癌、膀胱癌各一例。2.3脾脓肿(4例)1例为单发、3例为脾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壁稍厚,在正常脾实质与脓肿壁之间奋低密度水肿带;增强后囊壁奋轻度强化。2.4血管瘤(2例)2例均为单发低密度块影,边界尚清,欠规则,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周边呈斑块状强化,随时间

4、延长病灶内逐渐充填,延迟期变为等密度。2.5脾外伤(2例)脾脏内见多个大小不一囊状低密度灶,边缘尚清,欠光滑,部分囊腔周围可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其中1例囊性低密度灶位于脾后方包膜下,脾包膜下见弧形等、低密度灶,增强后无强化,密度低于脾实质,脾周尚见片带状水样密度影。3讨论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较少见,但是,文献报导脾脏多种性质的病变如良、恶性肿瘤、脓肿、外伤等均可表现为囊性改变[1,2],而临床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因此,这些病变的鉴别尤为重要。脾血管瘤CT表现较典型,平扫表现为脾内边界清楚的闭块状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后动脉期块影周边见闭状强化,随时间延长逐渐填充整个瘤灶,延

5、迟扫描病灶变为低密度。脾脏外伤所致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一般是外伤后患者症状不明显而未作任何检查,数天至数月后出血灶液化、囊变形成囊性病灶,因腹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不适就诊检査发现;其CT表现为囊性病灶周围见斑片状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后无强化,脾包膜下有积血、积液,腹腔可见积液或孤立血块,即所谓的“哨兵征”[3],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就诊时不提供外伤史,本组一例患者就诊吋门诊医生未问出外伤史,CT检查起初疑为脾肿瘤破裂出血,但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囊性病变为多个,体积较小,增强后无强化,且腹腔中奋积血,经追问病史才提及5个月前曾从树上坠下,考虑脾破裂出血可能性大,后来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脾破裂

6、出血。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较容易,脾囊肿平扫呈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病变,CT值为水样密度,少数囊壁奋强化:脾脓肿的CT表现为早期脾肿大,脓肿形成后呈多发囊状影,在正常脾实质与脓肿间冇低密度水肿带,若发现气液平面为特征性表现[4]。本组脾脏多发转移瘤表现为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增强后有强化。但未见到文献所述的壁结节及典型的“靶心”样表现[2],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冇时少血供的脾单发转移瘤增强无强化,与脾囊肿及脓肿鉴别较困难,此吋依赖病理活检。CT是诊断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除了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外,对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参

7、考文献[1】邓丹琼.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海南医学,2002;13(3):5〜6.[2】许建文,曾建华,彭旭红,等.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05;20:153〜155.[3】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64〜867.[4】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04〜9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