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ID:2690916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_第1页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_第2页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_第3页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探《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关键词】《伤寒杂病论》肾系水肿病用药规律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继续对其深入研究,对提高中医治疗肾系疾病疗效,探索治疗肾系疾病新思路,不无裨益。笔者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水肿13方进行了统计,现介绍如下。  1功效类别统计  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上

2、13方共使用药物28味,每张处方平均用药为5.46味。各类药物在处方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补益药6味,占21.43%,是使用味数最多的;其次是解表药5味,占17.86%;利水渗湿药3味,占10.71%;清热泻火药2味,占7.14%;温里药2味,占7.14%;化痰药2味,占7.14%;止咳平喘药2味,占7.14%;平肝抑阳药、利尿通淋药、收涩药、祛风湿药各1味,占3.57%。若以处方中出现味次统计,其排列顺序也是如此。其中以补益药最高,达20味之多,占28.57%;解表药次之,19味,占26.76%;利水渗湿药13味,占18.30%;温里

3、药4味,占5.89%。这5类药共出现60味次,占全部71味次的84.51%。  2功效类别分析  2.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  2.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

4、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  2.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泛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导,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即指此而言。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  2.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

5、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涩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  2.5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

6、》“治于权衡,去菀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  3讨论  上述分析表明,补益脾肾、发汗解表、温阳利水、渗湿利水药在《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方剂配伍作为一个整体,是针对病证的病机,是有目的地将群药经过合理配伍,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四者在经方方义中的体现也是相互补充。如五苓散方中以泽泻淡渗利湿为君,辅以桂枝甘温辛通、白术健脾利水,通利膀胱与健脾助运合法,不仅能利小便、通气化而去水湿,也能

7、健脾振奋运化而去水湿,共奏化气、行水、解表之功;防己黄芪汤中以黄芪、防己为君,通过补气与祛除风湿合法,使脾气健运、表虚得固、风邪得除、水湿得行,而肿自消;真武汤方中以附子为君药,主以温阳,配以茯苓、白术、白芍兼行水、利水、燥湿,刚柔通涩相济,共奏温阳利水之功,使阳复阴化水行。  上述3方均由利水渗湿药、温阳药、健脾药组成,均是针对水肿病而设,然其治法侧重点不同,方义也有异。体现了《伤寒杂病论》组方用药对疾病病情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及组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这是在把握疾病发展演变规律和配伍用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病-证-症”的结合组方理论,

8、是治有主次、分进合击的组方配伍思路的体现。  此外,从治疗水肿方的君药组成来看,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猪苓)、解表药(麻黄、桂枝)几乎占了君药的全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伤寒杂病论》时代对发汗、利小便治法的推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