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

ID:26916650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_第1页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_第2页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_第3页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_第4页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网络政治信息的影响力ok3melletal.)以内容分析方法分析86个候选人部落格,发现83.7%的候选人网站要求选民通过部落格加入竞选议题和攻击对手的讨论与互动。他们期待因特网可以通过更直接的互动方式,来鼓励政治参与。[29]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认为因特网可以鼓励选民的参与。乐观派的观点认为因特网可以比传统媒体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借此提升政治兴趣,鼓励意见表达。同时,网络也能作为投票参与的工具。悲观的看法,如克鲁特等(Krautetal.)和涂尔科(Turkle)则认为网络反而会降低政治参与,因为在线世界会腐蚀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

2、康、弱化现实社会的人际联系,并降低小区参与感,形成Davis(1999)所称的“原子化社会”(AtomizationofSociety)。[30-32]实证研究方面也呈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宾博(Bimber)运用工具模式探讨媒体政治信息使用与各种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连性,结果发现电视和报纸对于政治兴趣产生的效果较网络高,且使用因特网对于选举参与并没有直接影响。使用其它方式和与使用因特网来获得政治信息的选民在政治行为上也无显着差异。唯一的显着差异是因特网使用者较易捐钱给候选人。[33]不过,托伯特及麦克尼尔(TolbertMcNeal)的研

3、究却发现从因特网获取选举信息的选民比较会去投票。[34]肯司基及史托德(KenskiStroud))针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也指出即使控制了人口学变项、政治倾向和政治兴趣,因特网使用者在选举信息和选举参与之间仍具有显着的相关性。[35]詹宁斯及戴特纳(JenningsZeitner)同时运用纵贯与横断资料分析发现网络政治使用行为对于公民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之影响。从以上的各种论证,可以发现因特网与选举参与的关联性,至少在美国的选举活动中,迄今仍无定论,唯一可以总结的是应该从相关研究的目标群众、选举类型与规模、研究设计及抽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

4、入的比较与分析,才有可能找出造成研究差异的原因。不论是传统媒介还是因特网,影响选民参与的关键在于信息的种类和内容。她指出负面竞选的策略往往会造成选民参与意愿的低落。[40]此外,她也指出某些研究如:刘嘉薇,张卿卿的研究也发现媒介政治注意程度对大学生之政治信任感具有负向影响力。[41-42]不过,她也强调这并非通论,以林及林姆(LinLim)的研究为例,他们针对297位韩国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藉由广播以及网络来获得政治信息可以降低“政治犬儒主义”①的影响。[43]综合上述,可以得知因特网和传统媒介在政治参与上都有其效能。至于能否产生

5、“正面效能”,主要取决于信息的类型及选民的价值观。此外,对于政治候选人和媒介的信任度是决定选民态度的重要关键。因此,候选人的形象,公信力及媒介的立场是造成宣传效应的关键所在。所不同的是网民对于价值观的构成可能与传统媒介的用户有所不同。例如:左宗宏曾经以议题设定理论为研究架构,针对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的公共议题进行探究,希望并厘清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公众议题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发现台湾地区一般公众关心的议题前五名分别是:治安、经济发展或失业、两岸关系、政治安定、司法改革;报纸议题报导量最多的前五名则为公投、特权关说舞弊、行政贪

6、污、两岸关系、外交或国际地位;网络上讨论最多的前五项议题则是公投、金权政治、特权关说、台湾前途、政治安定。由此观之,网民与一般民众的价值构成因素是有所差异的。[44]纯就技术而言,因特网的出现的确是个革命性的飞跃。在因特网的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文字、声音、图像或影音等形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送几乎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也可以在转发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注各种意见和评论,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地膨胀。这种强大的信息发送与转载功能当然十分巨大。但是,就此认为因特网可以成为强大的政治分享或是发挥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则是过于简约和浪漫的想法。首先

7、,正因为其强大信息传送能力,因特网已经不只是政治人物,还有商业团体、娱乐明星、社会组织、或甚至个人竞相发声的“平台”。因此,政治人物想要在因特网中获得关注,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可说是比过往要更为众多。其次,在缺乏传统媒介的“导读功能”及浩瀚如海的信息量中,政治人物必须积极创造亮点,否则是无法控制网民把时间花费在政治信息上的,也因此只有善用时机(重要政治事件发生时),精准设定议程,在良好形象设计的条件下,从掌握民众的主流价值观为方向,以适合网民的方式,进行信息规划与制作,才有可能达到发挥信息分享及影响力的目的。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负面及

8、耸动式的信息,固然可能创造亮点,并达到信息分享的目的,但是却可能造成政治参与的逆退现象,让群众对于政治事务日趋冷感而导致政治影响力的衰减。因此,在传播战略设计上(除非另有战略要求)应该以良好的形象,有关公众切身利益和以正面立论的方式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