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ID:26946373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_第1页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_第2页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_第3页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内科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消化内科疾病急症中医方药的研宄、消化内科的中医药临床应用和未来展望上进行总结。结果中医在消化内科得到广泛的应用。结论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估测今后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内科疾病的研究趋势,为下一步研宄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关键词:中医药;消化内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幵始至今,对中医学急诊方面的各项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植根在人们的社会世俗概念中,仍然有“慢性病看中医,

2、急诊救治找丙医”的传统情怀。因此,对于中医急诊学方面的各项探讨研究尤其显得重要和急迫。20世纪中叶开始,在总结比较历代医药经验的基础上,众多国内和国外专家学者对中医急诊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且異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团队,范围涉及疾病名称、疾病诊断、治疗效果三个方面的标准探讨,其中尤以对中医学消化系统急症的尝试和研究最为突出。就方法学角度来说,主要是通过对有效治疗方法及处方药物,从现代医学的“药效学”角度予以研究体现,这种探索方式对揭秘关于传统所谓“证”的中医病机理论以及相关证治规律,具有较为明显的现代科技方法的进步特性。1.消化系统内

3、科疾病急症中医方药的研究对于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中医方药的研究,既往多从单一的治法方药开始进行,随着探索的扩大,现在已经向中医药辨证系列方药路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辨证论治的大原则前提下,对研究的急症方药突出按“三病”(病种、病机、病情)进行分类和配套。中医学在诊治急症的临床疗效上有了显著提升,表现在对急性胃脘痛、腹痛等病证也分别按辨证方法实施分类配套。但是中医对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的紧急处理,由于受发展以来历史条件的局限,苏治疗手段和施药途径狭窄,难以充分发挥其中医理法特色和药治专长。从临床实践的多种角度而言,密切相关的

4、改革主要冇给药途径的变革和设计变换急救冇效方药的剂型,这些改革伴随并依靠包含下列技术进步的要点:采纳具奋中医理论和经验提供的、保持传统的理法方药特色的中医处方依据;对经临床验证确认可靠或有效率高的急救方药进行总结提升,建立疗效评价的系统机制,进行多方位的临床探宄;参照现代医学临床研究的方法,采用或借助现代诊疗技术和手段,如以内窥镜等直接将中药新型制剂注入患者的病变位置;对经临床验证可靠或奋效率高的急救方药进行总结提升,建立疗效评价新的系统机制,进行多方位的临床研宄;期望取得奋效安全的实验结果数据报告(前提是依照先进的工艺程序和

5、技术手段进行制剂并同吋开展相应的药理学实验),分步稳妥地建立既符合传统中医证治规律,又同时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价体系系统。2.消化内科的中医药临床应用历代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均很普遍的应用中医药。以下简要举例介绍目前消化内科临床中的中医药拓宽应用中的几个例子,如肠易激综合征、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脂肪肝。2.1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肠道功能紊乱的疾病,本病肠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和生理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其特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惯改变(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和人

6、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以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还可能有嗳气、直肠坠胀,也可能有失眠、焦虑、心悸、手心潮热,少数有轻度头痛或者胸痛。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0前的治疗方法多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其病理多由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此外,饮食,劳倦与寒温失常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可分为以下六型:肝郁脾虚型:方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方用乌梅丸加减;脾胃虚弱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

7、肾阳虚型:方用四神丸加减;阴虚肠燥型:方用增液汤合五仁丸加减;肠道瘀滞型:方用少腹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2.2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六经有少阳小柴胡枢机之剂,三焦则奋泻心类方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则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要剂,其方剂由三组共七味药物组成。其中姜、夏辛开温散;芩、连苦寒清热;参、草、枣甘补调中,共达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其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是调和肠胃的代表方。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奋抗消化道粘膜炎症、抗消化性溃疡、调节

8、胃肠动力、止泻、抗菌、促消化、对抗消化道出血、保肝等方面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内科消化系统(睡眠相关性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早期肝硬化)等病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之剂。内科消化系疾病日久,寒热错杂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