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

ID:26989868

大小:5.0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30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_第1页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_第2页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_第3页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_第4页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文化类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民族学概论主讲:谭同学副教授概念托尔斯托夫、列文·切博克萨罗夫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的特点的综合体。林耀华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区别此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一是用“生态环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也

2、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基本含义第一,经济文化类型是经济和文化相互联系的特点的综合体;第二,经济文化类型具有超地区的特征;第三,每个类型的文化特征首先取决于该类型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所规定的经济发展方向;第四,经济文化类型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含产生更替或进化现象;第五,各种经济文化类型均有各自的历史年龄。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理论范式其研究范式也指明了通过对各民族生存环境的比较,对民族经济文化综合体进行区别、分类的研究思路。同时明确提出民族的文化特征取决于其

3、经济发展方向,而经济发展方向又为其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所制约。故而形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方向—文化特征”的概念框架等。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应用于中国1958年8月;林耀华、切博克萨罗夫;《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应用在中国民族研究中的尝试。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应用于中国首先考虑的是该民族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以此为前提再考察各民族与其地理条件的关系,即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这种划分已不是将自然环境因素作为“首要条件”,甚至连“保障条件”或“限制条件”都算不上。因按此种观点进行的经济文化

4、类型的划分,其主题是在探讨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然的利用及影响。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应用于中国其意义在于从居住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入手,探讨民族及其文化的特征,从而得出人地关系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依托建立认识系统上的“类型模式”与应用系统上的“研究模式”;经济文化类型是一些民族的综合体,而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综合体。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依据与表现在初民社会中,自然环境对民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定其经济发展方向,即采集、渔猎,畜牧,种植等。决定物质文化特征:如劳动工具、住所、饮

5、食、服饰、交通工具等。影响精神文化特征:习俗、信仰、文学艺术、思想、语言、心理等。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分类《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将我国(及东亚)各民族划分为三组类型。属于第一组的是那些以狩猎、采集和捕鱼起着主导作用的类型;属于第二组的则是以锄掘(徒手耕)农业或动物饲养为主的类型;以犁耕(耕耘)农业为主的属第三组。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组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交汇处,其中包括讲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诸语言的赫哲、鄂伦春及部分鄂温克族。

6、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特点是直接攫取野生动植物。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例:以鄂伦春为代表的山林狩猎型以狩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用树枝和桦树皮等建造“仙人柱”窝棚为住房,以马匹为主要的行走和运输工具,过着居无定所、食肉寝棚的迁徙生活。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以赫哲族为代表的河谷渔捞型:过着定居和半定居的生活,冬天多住土窑,夏天则住在地面及桩上的方形木质房屋或窝棚。多用鱼皮缝制衣服,食物以鱼类为主,各种小型轻快船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畜牧经

7、济文化类型组分布在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到准格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断的广大地区内,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半月形畜牧带。属于这一类型组的有蒙古、哈萨克、裕固、塔吉克、藏和部分鄂温克和达斡尔族。畜牧生计是人类对干旱或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形式,构成一条以植物为基础,以牲畜为中介,以人为最高消费等级的食物链。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以鄂温克为代表的苔原畜牧型主要牲畜为驯鹿,这种牲畜同时骑乘和运输的功能,狩猎在这类型的经济生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房屋大量使用木材,萨满教和对诸多自然神的崇拜

8、。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戈壁草原游牧型羊和马为主要畜种,东部水草丰美的地方也放牧牛群,西部戈壁骆驼十分重要。典型游牧民族多以蒙古包为住房,日常生活器械多为木制品和皮革制品。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信仰藏传佛教。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哈萨克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牧场坐落在回环四合的盆地内,较为丰满的水源存在着发展农业的可能,哈萨克的毡房为圆顶圆柱形风格,食物中粮食比重较高,信仰伊斯兰教。第六讲经济文化类型(1)亚类型:以藏族为代表的高山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