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ID:27017002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惠及我们每个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公共物品,我国党和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这样的伟大进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众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以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一般认为,生态文明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外学术界较少使用这种搭配。实际上,“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国外的“生态社会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或许是中国人更偏爱“文明”一词的缘故,于是在相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2、之后,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学术界现在还有一些争论,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人们通常在两个层面上使用“生态文明”这个概念。一个是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也叫采集文明或采猎文明)、农业文明,现在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但是工业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生态文明。这种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是全方位的,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也可以说是广义的“生态文明”。因为生态的基本特征是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

3、谐的、稳定的、循环的、持续的,因此笔者所理解的广义的生态文明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总体构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类文明。  另一个维度是横向的,也就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报告中还有一个与之相并列的方面是关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社会文明”。这种“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

4、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因此,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构成了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  不论我们坚持的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这是因为: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人人作出努力。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无时无刻不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环境。在1984年2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上,时任

5、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生态环境也关系到每一个人。因此生态经济问题是一个群众性的问题。”〔1〕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切实转变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另一方面,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生态文明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根据民主理论,参与代表着确定目标及对所有社会问题选择手段的过程。”参与本身不是目标,“而是确定目标、选择优先项目和决定动用何种资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公众参与就是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传达给政府。因此,“社会目标通过参与来确定,必然会最大限

6、度地分配社会的利益以符合人口需要和愿望”〔2〕。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少数人的乌托邦,而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理应由全体人民共同来参与决定。  有学者把“生态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在健康的政治共同体中,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或者民间组织,将公共利益作为最高诉求,通过多元参与,在对话、沟通、交流中,形成关于公共利益的共识,作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合法决策”〔3〕。这说明公众参与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群众性的“参加”,而是人民作为政治或政策的主体,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政策过程中去。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公众参与是公众不可剥夺的民主权

7、利。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还涉及公众的环境权问题。公众的环境权包括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信息传播权、环境意见表达权、环境决策参与权、环境政策监督权以及环境侵害请求权等,其实质是公众的生存权,属于第四代人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众参与是民主制度下环境保护运动的必然诉求。早在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就强调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后许多国际环境立法文件中都开始重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