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

ID:2703139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_第1页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_第2页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_第3页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_第4页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建瓯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  1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与人为地质作用下,造成诸如山体崩塌、泥石流、土体滑坡等地质环境恶化的现象,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因此,弄清相关地区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分布等详细信息,并恰当及时准确地评估其危险性,以便及时准确有效的预防与整治,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GIS的飞速发展,国内利用GIS技术研究地质灾害在越来越广泛,2009年,祁生文等采用GIS技术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害空间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2];2010年,姚玉增等利用GIS持术对辽

2、西地区凌源市68个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等。签于此,本文也试图利用MapGIS为平台,对建瓯市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研究,将结果以图文并貌的方式提供给相关部门,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研究区概况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其西北部与建阳市接壤,东北部与政和县毗邻,西部和南部分别与顺昌县、南平市延平区连接,东南部与宁德市的屏南县、古田县交界,水陆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等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其总面积4233.0km2,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由10镇4乡构成,分别是:川石乡、水源乡、顺阳乡、龙村乡本文由

3、.LapGIS获得易发区分区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4实现过程  4.1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实现过程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布现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各因素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评价因素集的选取是分析地质害的基础,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对众多因素进行反复筛选,尽量以相互独立为原则,其最终选取的评价因素集U由四个因素组成,具体为:  U={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年降雨量}  为能定量确定其区域的地质灾害程度,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年降雨量分别进行了处理,并赋予了不同的值,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根

4、据表1的划分原则,首先:运用MapGIS作出相应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年降雨量各个子图层,为节省篇幅,只展示其以下1个,如图1所示。  其次:运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区与区的相交分析进行多图层叠加分析。利用专家打分法,取其平均值得到如下各权重值如表2所示(其叠加的结果图略)  最后,由于进行区相交分析时,每个所划分的小区太细,比较混乱,因此需将属性相近的区进行重新合并,合并后用相应的颜色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将属性值分别在小于2、2至2.5,2.5至3,大于3的四个区域的值(专家经验值)分别赋予不发育、低发育、中发育、高发育区,其结果如上图2所

5、示:  4.2评价过程  从图2可知,可将其地质灾害发为高发育区、中发育、低发育、不发育区,其具体评价如下:  4.2.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较易发区共分:大历-擎天岩亚区、洋屯-后坪亚区、双坪-定高亚区、小竹-吴大元亚区、连地-瓯宁亚区、江当-小桥亚区、筹岭亚区、龙北溪-西坑亚区等8个亚区,面积312.03km2,占全市面积的7.37%。其实际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点61处,其中滑坡34处,崩塌12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14处。  4.2.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中易发区共分:后山-边溪亚区、溪头-李园亚区、吴际-定墩亚区、布头-西际亚区、溪东-岗下-龙峰-石呈亚区、

6、下庄-占村-下房亚区6个亚区,面积552.88km2,占全市面积的13.06%,发现地质灾害点54处,其中滑坡31处,崩塌10处,地面塌陷1处,不稳定斜坡12处。  4.2.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低易发区沿中易发区外围分布,共分伏演-王厝-上坑亚区、新桥-东溪-汴池-下洋亚区、仁墩-黄园亚区、大布林-郑魏亚区4个亚区,面积1539.9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6.38%。发现地质灾害点45处,其中滑坡28处,崩塌11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5处。  4.2.4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不发育区被分割成玉溪-巧溪、山边-归崇、大房-当阳-岭后-南山及阳泽-大康-岩下4个亚

7、区,分布面积1828.18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3.19%。目前未发现地质灾害。  不发育区主要分布于平原盆地或县际交界地带,地质条件较好,人为破坏活动相对较弱,灾害发生率大大减小。  5结束语  本论文在收集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该区的工程地质的特点,利用MapGIS首先做出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年降雨量4个子图层,并以此为基础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从此图上可了解到高、中、低、难易发区四个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制作了地质灾害危害度空间分布图,在此图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其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