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教案

《+山地的形成》教案

ID:27060978

大小:10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山地的形成》教案_第1页
《+山地的形成》教案_第2页
《+山地的形成》教案_第3页
《+山地的形成》教案_第4页
《+山地的形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地的形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京教杯——教学设计区县:海淀区学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科:地理课题:《山地的形成》年级:高一年级教师:王立涛教学基本信息姓名王立涛学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职称中教一级课题专题:《山地的形成》学科地理学段:高中任教年级高一教材书名:地理必修第1册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版次:2007年6月第2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认为:我们认识到知识必须由主体自我建构。因此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

2、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基于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从景观图的观察开始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山地形成示意图,自主思考山地的分布及形态变化,最后合作探究山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是依据中图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容设计的专题。本节以山地为案例,设计了三大探究环节:

3、首先以景观图及文字资料引入,让学生直观理解形态不同的山地,成因类型是不同的;其次通过“全球主要山脉分布图”及“板块分布示意图”的对比,让学生宏观认识内力作用对山地分布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对“地形倒置”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明确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学以致用,结合地质构造的特点解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帮学生树立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地理学核心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了内、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基础,但缺乏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

4、要求,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借助画图、模拟演示、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并运用原理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构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并感受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思想。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1、阅读景观图,归纳不同类型山地的特征。利用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各类山地形成的内力原因。2、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和“板块构造示意图”,了解板块运动对全球山脉形成和分布的作用。3、观看动画演示,说出“地形倒置”的形成过程,了解塑造山地形态的外力原因。4、结合实例,认识山地地形对交通、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三

5、大类型山地的形成原因。2、了解山地的分布与板块边界的关系3、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难点:读图正确判断地质构造类型。解释“地形倒置”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引入:名山大川景观图讲授:生活中,我们常常形容山地“秀美、巍峨、雄伟、险峻”也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地理课堂上,要如何以地理的视角,重新认识山地哪?欣赏图片景观图直接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引入主题。探究一:从景观看山地展示:三张山地景观图提问:三张图上的景观形态特征分别是什么?讲授:三大山地类型。展示:三大山地的

6、形成过程资料。提问:结合资料绘制简易山地形成构造图。讲授: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等地质构造形式,及其分别对山地形成的影响。总结:褶皱山规模庞大、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因此我们常称其为褶皱山脉,甚至山系。断块山往往是比较孤立、险峻的山地。认真读图,回答山地形态上的差异。绘制地质构造图简述理由思考回答通过景观图的判读,感性的认识不同类型山地的形态差异、并引导学生结合剖面图,理性的研究不同类型山地形成过程。承转:根据褶皱山脉的形态特点,同学们举例常见的褶皱山脉有哪些。举例、回答知识迁移探究二:山地分布在哪?展示:山脉分布图及

7、板块示意图提问:1、将山脉位置标记在板块示意图2、山脉分布与板块的关系?3、山脉分布与板块边界的关系?讲授:板块边界类型,并区分其对山脉形成的不同影响。总结: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易形成规模庞大的褶皱山脉。洋底的生长边界处则会形成庞大的火山山脉。画图、思考对比两张图,思考,回答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认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承转:褶皱山脉中,山体隆起的位置也会有不同。展示背斜山和向斜山景观图读图、思考探究三:背斜山向斜谷?展示:“地形倒置”过程的动画提问:1、思考“向斜成山”的原因。2、判断隧道工程的位置选择及原因。讲授:“地形倒置”

8、过程。总结:山地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思考、回答引出外力作用的影响。知识应用。课堂小结:构建本节课思维导图绘图交流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地理思维形成过程的培养。总结:山地是构成地表形态的骨骼。它的险峻、崎岖,会给人们的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