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

ID:27082291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1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1页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2页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3页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4页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从16世纪开始,尤其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便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如今,现代化潮流以更高的水平和更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涌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蓬勃开展,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各族人民最为关注并为之而奋斗的宏伟事业。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十来年后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学术思潮。60年代初,美国、欧洲和日本学者在箱根就“现代日本”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处在封闭状态中的中国学术界从有关这次会议的只言片语的报道

2、中获得国外现代化研究的最初信息,当即认为这是对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资产阶级思潮,给予了批判。此后,在二十年时间里,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无人提及。进入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展,现代化研究突入中国学术界,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重大乃至首选课题,全国掀起一股“现代化热”,以至有的研究者提出,对现代化的探讨已日益成为“显学”[1]中国史学界为现代化理论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已故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荣渠。从80年代中期起,他即全身心地投入现代化问题研究。90年代,出版了《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等重要著作。在西方,现

3、代化研究主要是从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而且大多数是微观的政策性研究,很少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至于从宏观史学角度进行整体性考察的,则几乎没有人尝试。而罗先生研究的特点,正是从宏观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研究。经过艰辛的创造性的研究,罗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为现代化作出了更为科学的界定,勾勒出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不仅大大拓宽了现代化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把现代化作为观察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使史学研究突破了僵化教条的束缚,大大扩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开

4、阔了人们的视野”[2]。早在1988年初,罗先生就发表文章指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创建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我国学术界的当务之急[3]。这一呼吁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响应。我国学术界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创建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现代化研究最突出的贡献是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构建。范式亦称范型,是学术研究中的解释模式,它是理论、范畴和方法的集合体。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革命就是从一种范式向另外一种范式转换。罗荣渠指出:“长期以来,革命史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中心

5、和主题。所有一切其他研究,如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国际关系史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革命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即唯一的解释模式。”“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新进展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范式。[4]”现代化范式对我国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已产生巨大影响。以著名的北京大学为例,该校组建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开设了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方面的课程,招收了以现代化进程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包括外国留学生),出版了现代化方面的教材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其他一些大学,尤其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可以

6、预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发展,现代化范式对我国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影响还会更深刻、更广泛。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仍然是一种“革命史范式”。多数历史教师对现代化研究的进展知之不多。史学观念陈旧,不仅与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之间有很长的距离,与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包括专业历史教育和公共历史教育)严重脱节,甚至对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某些体现了现代化观点的题目(如关于美国西进运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内外政策评价等)也难以适应。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学历史教学都应该关注现代化研

7、究,吸收现代化研究的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范式改进教与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中国和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范式,能在以下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第一,现代化范式可以为我们认识近现代史提供新的视角。“革命史范式”是从革命亦即阶级斗争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正如罗荣渠所说:“按革命史的传统范式,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被概括为‘两个过程’论。……在这个革命史框架下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反帝反封建,论及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突出帝国主义如何压制这一萌芽的成长。……以现代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同以革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

8、代史,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包括革命在内而不是排斥革命的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必须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