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

ID:27148716

大小:2.3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2-01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_第1页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_第2页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_第3页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_第4页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费县一中张凤涛》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费县一中:张凤涛概述2010年山东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工艺流程题正是这个要求的体现。   近几年图表题、图像题和工艺流程题已成为各地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大,加上试题文字量大、信息新颖、情境陌生,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

2、的得分一般不是很高,需引起重视。山东理综07年28t,08、09、10年15t,10年第29题等都是这种类型的题目,因此要将注意加强对图表、图像和工艺流程题的训练。一、图表——高考试题的数字化语言用图表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常用的表达方式。图表往往拥有较大的信息存储量,能够很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例1.(09四川理综1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ΔH=Q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B.Q<

3、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此题考查了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V(气体)=V(容器)。采用“定一动一”法处理数据,即横看和竖看找数据变化规律:竖看:压强不变,升高温度,产物Y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0.横看:温度不变,容器体积2L→1L,Y浓度0.75→1.5(假设不移动)→1.0(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m<n,Y的质量分数减小。选C。例2.(2009宁夏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4、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对比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注意混合溶液体积都是20mL,比较浓度应看为混合后浓度而不是起始浓度,即比较看起始物质的量即可。对比A、B:温度相同,硫酸浓度相同,B的硫代硫酸钠浓度比A的大,故B先出现浑浊。比较C、D:同理D先出现浑浊。再比较D、B:同理D先出现浑浊。 选D.二、图像——高考试题的形象化语言化学图像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来描述化学问题的题型,它体现了数学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它考查范围广,中学化学中的所有内容,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均可以此方式进行考

5、查。近几年这种数型结合的试题频频出现,成了高考的热点题型。预计,以后这将是高考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图象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简明、直观、形象的寓于坐标曲线上。解答时必须抓住有关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反应规律及图象特点等,析图的关键在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起点”“交点”“转折点(拐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1.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化学知识的基础。近年来高考对化学基本概念及

6、理论的考查有所加强,而且对该知识的考查有与化学其他知识的考查相融合和渗透的趋势。例3.(10年山东理综15)某温度下,Fe(OH)3、Cu(OH)2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本题借助溶解平衡曲线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要搞清a、b、c、d四点代表的含义。例4.(10福建理综12)化合物Bilirubin在

7、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umol∙L-1∙min-1和2.0umol∙L-1B.2.5umol∙L-1∙min-1和2.5umol∙L-1C.3.0umol∙L-1∙min-1和3.0umol∙L-1D.5.0umol∙L-1∙min-1和3.0umol∙L-1【解析】本题从定量角度考查了反应速率的计算。运用图中数据比较容易计算出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2.5umol∙L-1∙min-1。但是要求在16min时的反

8、应物浓度,则要求比较高。依据图像分析纵坐标数据变化,0~8min浓度由40umol∙L-1降到10um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