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ID:27150437

大小:66.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第1页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第2页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第3页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第4页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对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有利于认识和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内涵和机理,认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合性、动态性和可能性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整个辽宁的经济发展正常发展至关重要。【关键词】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一、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内涵及其成因1.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内涵。以人地关系为主要关系的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在人类没有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或破坏力极大的自

2、然灾害的条件下,二者会基本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否则,就会处于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会形成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形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是指辽东山区生态环境所独有的在外界干扰下易于向生态退化或环境恶化的方向发展的生态系统。2.辽东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人口的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的众多,使该地区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社会不计后果地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率,不计后果地追求单向的工业发展目标,总之,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包含其他因素。第一,人为因素。是使该地区环境出现

3、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环境的资源的干扰活动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构成。人们短视行为导致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方式,粗放型开发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二,从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分析。在机制因素中,辽东山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特性、地表组成物质、地域水文特性、生物群体类型等因素构成了其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第三,辽东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动能因素,主要是本地区气候因素。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脆弱因子包括地质脆弱因子、地貌脆弱因子、水文脆弱因子、气候脆弱因子和土壤脆弱因子等都可能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4、环境问题。二、辽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主要内容,即“自然条件”、“人类胁迫”、“生态环境效应”和“社会响应”。自然条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气候适宜性、水资源供给和植被覆盖;人类胁迫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类栖息胁迫、资源利用胁迫和污染胁迫;生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两个内容;社会响应指标体系包括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两个内容。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然条件指数(NSI)”、“人类胁迫指数

5、(HPI)”、“生态环境效应指数(EEI)”、“社会响应指数(SRI)”四个方面。在NSI、HPI、EEI、SRI和CEI值及排序所示,NSI、SRI、CEI值越大越好而HPI和EEI值越小越好。其中,辽宁省在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中,NSI位列“等级”第“19”位,SRI位列“等级”是第“5”位,“等级”是第”13“位。EEI的等级是第14位。辽宁的SRI是在我国倒数第5位,在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方面位居全国其他省份的倒数第5位。在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生活垃

6、圾无害化处置率、工业过程产生的S02去除率以及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节水灌溉耕地面积比、人均沼气占有量这些影响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方面均属于不理想状态。2.各指数的地域差异主导与驱动因素分析。第一,自然条件指数(NSI)o辽宁省的NSI在我国的排序比较靠前,说明其自然条件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地位。在年降雨量、年均气温、森林覆盖率和水网密度四个指标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辽宁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第二,人类胁迫指数(HPI)。辽宁省的HPI在我国各省区中处于中游靠前的位置(第13位),人口密度、建设用地面积比、工业“

7、三废”排放程度通过协同作用,反映出辽宁城市与工业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胁迫,是辽东山区生态系统可能出现问题的主导因素,同时,人均能耗、人均水耗、农药使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通过协同作用,反映资源利用与农业面临污染所来的胁迫。由于I-IPI与人均GDP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越大。第三,辽宁的生态环境效应指数(EEI)。辽宁承受了生态环境巨大牺牲的代价。辽宁的河流水质劣于III类比例和酸雨频率,充分反映出的区域环境污染。EEI和NSI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效应在一定程度

8、上受其所处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更易发生生态退化和损害,表现出更显著的生态环境效应。第四,辽宁的社会响应指数(SRI)o研究表明,社会响应主题层中42对指标仅3对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其中仅有1对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真相关性,表明指标间的协同作用小,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社会响应类型是多维的。辽宁在SRI等级是“5”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承受的污染压力大的基础上更应该解决SRI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