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

ID:27156907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_第1页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_第2页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_第3页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许昌航空港雷击风险评估研究摘要雷电灾害属自然灾害,防治雷电灾害是为了降低或消除雷灾风险,为了更好的防治雷电灾害就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合理的防护措施。本文根据许昌市航空港建设项目提供的初步设计,依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要求,在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后,运用组合评估法对该项目各风险因子、分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估算出该项目存在的雷击危害和风险度,为防雷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关键词雷电灾害;航空服务;雷击风险评估;防护措施分类号P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

2、83-0086-020引言新建的航空港位于许昌市东城新区,四周环境较为空旷,遭受雷击的概率较高。根据河南省气象条例、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许昌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的有关规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应进行防雷安全风险评估。1许昌航空港概况1.1项目概况及评估范航空港建设项目位于许昌东城新区,北临天宝路,东侧徐州路,南邻学府街,一期项目包括:许昌民航大酒店25层,地下1层,楼高115.2m,建筑面积46760.6m2,按五星级标准设计,为前来乘机的旅客提供优质的餐饮和住宿服务;许昌城市候机楼3层,楼高20

3、.55m,建筑面积11464.3m2,候机楼包括信息集成、航班信息显示、时钟、有线电视、公共广播、视频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收费、楼宇控制、无线通信、内话、安检信息管理、离港、引导标识等15个系统,项目建成后,乘客可在许昌候机楼直接办理行李托运、换登机牌等登机手续,乘坐民航大巴到新郑机场直接登机。1.2气候及雷暴活动概况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根据许昌国家基本气象站提供的三十五年(1971-2⑻6)雷暴观测资料显示:许昌春、夏两季(5到

4、9月)多雷暴天气发生,初雷曰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0.6天,最高迗到30天[2-5]。依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标准划分[6许昌属多雷区,是雷电灾害多发区。2雷击风险评估3应增加的雷电防护措施3.1外部防护措施1)应将建筑物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不在保护范围内的金属物应与建筑物屋面的接闪器作电气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2)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5、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宜布置在避雷网之外,并不宜高出避雷网(注:各种入户线缆切勿捆绑、搭接在避雷带等接闪器上);3)出入口、露天场地等有直接雷击危险的处所应在显要位置采取警示措施,室外各种有可能因雷击而产生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伤害的金属构件(如路灯杆等)应在显要位置采取警示措施;4)严格对玻璃幕墙进行防雷设计。民航大酒店属于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顶部的女儿墙盖板,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可将盖板设计成接受雷击的装置,与建筑物防雷地网可靠连接,起到泄放雷电流的作用。3.2内

6、部防护措施1)各类入户的金属管线应在入户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并连接到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保护管及走线的金属桥架应全程电气导通,并在两端及穿越不同防雷区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2)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沿电源线、信号线进入建筑物内对设备造成损坏,应加装三级浪涌保护器。应在地下室低压总配电室的低压配电柜加装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在各楼层配电箱内加装第二级浪涌保护器,在各重要设备前加装第三级浪涌保护器,对于消防、监控控制设备,应在信号线上加装信号浪涌保护器,在电源线上加装电源浪涌保护器,在室内配电

7、箱内加装第一级浪涌保护器。4结论本文运用组合评估法对许昌航空港项目进行了定量分析,估算出许昌航空港(民航大酒店)项目由雷击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风险Rl=l.16X10-5,由雷击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风险R2=0.99X10-5,针对以上的评估分析为该项目的防雷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参考文献[1]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1714-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M].中国标准出版社.2⑻8:73.[2]王红艳,吴璐,王跃民,等.许昌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

8、8,31(1):56-59.[3]宫翠凤,姜中民,周丹,等.威海市雷暴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3):48-51.[3]刘佼,肖稳安,陈红兵.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4):21-26.[5]程晒丹,张永刚,杨美蓉,等•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34(3):50-54[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