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

ID:27191063

大小:4.10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2-01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_第1页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_第2页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_第3页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_第4页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教育学想一想: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对自己有何帮助?你想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有何建议?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涵义(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指对人(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一般来讲人们认识教育的角度有两个,一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角度。什么是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具有更明确的目的和效果,效率高、规范性强,对人的发展起了主导性作用。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什么是学前教育1.人的年龄分阶段婴儿期:0~3岁青年期幼儿期:3~6岁中年期儿童期:7~11岁老年期少年期:12~15岁当今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3~6岁的学前教育本书侧重的是幼儿园进行的对3~6岁的学前儿童(或幼儿)所进行的教育。(二)研究的范围学前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学前家庭教育广义狭义1.学前社会教育(1)定义又称幼儿公共教育。是指在家庭以外由社会设施或资助、指派专人组

3、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2)特点: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3)主体:托儿所、幼儿园教育。2.学前家庭教育特点领先性——儿童第一个生活环境长久性——伴随着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单独性——对象是儿童个体随意性——受施教者意愿及能力水平的影响随即性——随时随处、潜移默化二、产生与发展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把人类历史分为蒙昧、野蛮、文明3个时代。空想主义者傅立叶把事个社会分为蒙昧、宗法、野蛮、文明4个发展时期。(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养护和教育主要是保证儿童的存活,以及年长一代积累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

4、验传授给他们。由于生产力低下,教育和生活、劳动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又由于社会没有划分阶级,所有儿童接受的教育都是平等的。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1.统治阶级重视学前教育培养统治者2.绝大部分儿童生活和劳动中受自发的教育影响(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局限: 把孩子看作是小大人,教育方式和内容上成人化,或者认为儿童不懂事,根本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甚至还有人认为儿童是卑贱的或生来带有原罪。(三)近现代的学前教育创办人时间地点机构性质欧文1809年纽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上第一个幼教机构福禄贝尔1837年1840年勃兰根堡幼儿园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1903

5、年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个公办幼儿园(一)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发展(二)旧中国学前教育(三)新中国学前教育三、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机构或章程人物时间意义湖北幼稚园1903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张百熙、荣庆1904第一次用国家学制规定学前教育的名称《幼儿园课程标准》1932.10第一个由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暂行规程》新中国1952.3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委1989.8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委1996.6《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

6、1.7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涵义(一)研究对象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7岁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工作规律的科学。(二)研究内容(一)、早期的学前教育思想此时的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片断的。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最早散见于古代一些著作中,《大戴礼记·保傅》篇中就曾记载殷周统治者注重胎教,为太子、世子选择保辅人员,使他们“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矣。”《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如“子能食食,教以

7、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意即:婴儿刚会吃食就教他使用右手,能说话了就要教他恭敬听话。以后依次教习数数、辨认方向,教育他男女有别……中国古代有些教育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如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认为俗谚“教儿婴孩”,很有道理;并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在西方,一些古代哲学家、教育家也有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

8、述。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都曾提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