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

ID:27200645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_第1页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_第2页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_第3页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_第4页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修辞特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普希金爱情诗篇《К***》的修辞特色提要:本文结合近年来俄罗斯修辞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从篇章结构、词语运用、音韵特征和化引这四个层面具体分析了普希金著名爱情诗篇《К***》的修辞特色,以进一步揭示这首诗的深邃内涵。关键词:《К***》、篇章结构、词语运用、音韵特征、化引《К***》(通译为《致凯恩》或《致克恩》)写于1825年,是普希金爱情诗中的绝唱,向来为人们所传诵。在俄国学者研究这首诗的大量文献中,修辞角度的专论凤毛麟角。本文结合近年来俄罗斯修辞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拟从篇章结构、词语运用、音韵特征和化引这四个层面来探讨这

2、首诗的修辞特色,以进一步揭示出这首诗的深邃内涵。(一)篇章结构作品的结构是篇章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篇章范畴的语体功能及其在作品的言语和思想内容的结构形成中,在篇章构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独特的功能语体的篇章范畴,当然也包括由超语言因素所决定的谋篇布局和章法的问题——乃是功能篇章修辞学的课题之一。”(Кожина2003:430)下面我们就结合创作背景——这一“超语言因素”来具体分析一下《致凯恩》的篇章结构。这首诗是普希金与一位相识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其章法非常考究,全篇六个诗节,分为均等的三个部分,每部分两节,每节

3、四行,每行的词数为四个左右。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和第二个节)表现诗人的内心对爱的瞬间感受和对所怀之人的思念:“你”的出现使“我”强烈体验到了欣悦之情;在离别后的岁月里“我”的心田充盈着对“你”的美好回忆。第二部分(即第三和第四节)写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爱情的淡忘:在阴霾的日子里,“我”没有了神明,灵感和爱情,心灵几乎处于麻木的状态。第三部分(即第五和第六节)写心灵的觉醒和爱的复归:“我”的心儿突然苏醒,“你”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又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激情。表面看来,诗人是在叹咏这位女子的美质,其实诗人已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

4、出来。此诗在结构安排上表现为这样一个过程:化形象为情思,化情思为哲理。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把握全诗的篇章特点及其深刻内涵。此诗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整个诗篇包含着主体自我的情感体验,可以说这是普希金诗化了的传记片段。1819年初,普希金在彼得堡艺术科学院院长奥列宁家的私人晚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安娜·彼得洛芙娜·凯恩(1800-1879),当时她只有19岁,已嫁给了一位将军。诗人的心深深被她的美貌所打动,“神奇的瞬间”久久地滋润着诗人的心田。1825年夏,普希金被流放到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与之毗邻的三山村住着他的朋

5、友奥西波夫。有一次在奥西波夫的家里,他意外地再次见到了凯恩。原来凯恩是奥西波夫夫人的侄女,她是来走亲戚的。她依旧那么婷婷玉立,楚楚动人。他们一起在公园里游玩,畅谈。夜晚,凯恩在烛光下坐到钢琴旁,弹唱起彼得堡流行的抒情歌曲,普希金听得如痴如醉。诗人还邀请三山村的客人们来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共度良宵。7月19日,凯恩就要回彼得堡了,普希金前来送行。他将在彼得堡新近发表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二章赠送给凯恩,纸页间就夹着这首《К***》。篇什中反映出了诗人自结识凯恩以来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第一和第二节——彼得堡(1817-18

6、20)时期;第三节——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第四、第五和第六节——6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时期(1824-1825)。篇章结构通常是指:“文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反映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王德春1987:115)俄国文学评论界对此诗的第五节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解读,其分歧就表现在对这一诗节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的理解上。第五节的原文是:Душенасталопробужденье:/Ивотопятьявиласьты,/Какмимолётноевиденье,/Какгенийчи

7、стойкрасоты.在第一行的末尾,诗人使用的标点是冒号,而在无连接词复合句中,冒号后的分句既可表示原因,也可表示结果(Розенталь1978:145)。因此“如何认识主人公重获新生的原因——恐怕是该诗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Громов2003:53)传统理解或习惯性的解读是:由于“你”——令“我”心仪的女子——的重新出现,“我”的心灵开始觉醒,于是“我”又有了生活的激情和创作的冲动。而以托马舍夫斯基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样的解读是错误的,他直言不讳地写道:“其实与通常的理解恰恰相反,普希金并没有把爱情说成是生

8、命力被唤醒的原因。”(Коровина1999:40)在托氏看来,爱情的复归取决于主人公的心灵觉醒。有的学者对此还作了补充,指出类似的情形在普希金的其它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如在《叶甫盖尼·奥尼金》中,主人公奥涅金之所以后来爱上了塔吉雅娜,就是因为他经过一番旅行之后,其内心状态有了新的变化(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