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ID:27202044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摘要:当前,城市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而对于占全国人口比例56%的农村,媒介无论是在覆盖率和传播内容上,其成了“弱势”群体。本文试图从农村经济发展,媒体在利益驱动下的不作为,以及广大农民对自身被“放逐”身份的不自觉几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关键词:农村信息缺失成因对策  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有着突出的二元结构特点,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媒介市场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而对

2、于占全国人口比例56%的农村,媒介无论是在覆盖率和传播内容上,其成了“弱势”群体。  我们在思考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不高、媒体入户率低等诸因素的同时,也应当检视“二元”媒介市场结构下媒体在利益因素下的不作为,还有广大农民受众对自身“被放逐”身份的不自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以寻求解决的路径。  一、农村信息传播现状  以2000-2005年《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大学》以及《新闻记者》这四家新闻学术于物为参照,它们关于传媒三农报道的研究内容、深度以及力度等方面,一定程度可以反观新闻传播学界对农村信息传播问题的关注。  下表中所列数据为这些年所

3、发表文章总数(不包括不署名文章,比如预告、简讯、传媒链接等)与涉及农村信息传播的研究文章之比:  显然,无论是《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记者》这样的新闻业界的刊物,还是《新闻大学》这样的学院派刊物,对这方面的研究始终处在零星而分散的状态。这与传媒运作的现实状况也是相吻合的。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张海涛副局长2005年4月3日在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三农”高层论坛上讲话时公布的数据,全国城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100%,有线电视基本普及(用户数1.15亿),城市居民能看到3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而广大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只有92.4%和94.3%,70

4、%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节目套数很少,通常只有2-3套。  广播的历史较悠久,本应可在农村大行其道,但现实情况亦不容乐观。到2003年底,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但开办专业对农频道的电视台只有吉林、山东两家,广播也只有陕西、山东两家。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介相比,开办率仅有4%。广播内容的“去农村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音乐、购物、医药、体育等离农村现实生活较远的节目占据了广播节目的大部分时间。调查显示,“几乎每天听”和“每周有几次听”广播的受众均仅为5.

5、6%,在农村受众接触媒体频率中,排在了电视、书籍、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位。  报纸,在发行成本、读者兴趣、广告市场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原来以农村发行量为主的报纸多数也在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迅速向城市集中,更使得农民几乎“无报可读”。在一项调查中,“几乎每天”都读报纸的受众仅10.4%,平均每天仅9.5分钟。农村有的地区读报活动,已经排在了看电视、串门聊天、走亲访友、体育锻炼、读书等闲暇时活动之后。  至于宽带Intemet网络.绝大部分农村还是空白,与城市还不具备可比性。  据NIC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

6、/5,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  如果说在覆盖和接收上的城乡失衡还只是中国媒介产业市场“二元”化的一个侧面.那么从频道和节目内容的构成上来看,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例如2005年全国的电视剧题材规划:第一批批准立项的304部8136集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农村题材只有23部392集,分别占7.5%和4.8%;第二批到第四批比例也不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