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ID:27244384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  生:﹙齐声﹚但我已飞过。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句话很熟悉。其实,历史的天空总要留下一些痕迹,供后人凭吊。你能举例吗?  生1:圆明园,让我们永记耻辱。  生2:昭君墓,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的不幸和伟大。  生3:杜甫草堂,让我们看到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4:武候词,让我们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咱们今天说历史人物的事迹都是用散文形式,把刚才大家说的话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排比句。  ﹙学生笑﹚  师:咏史怀古诗,知道吗?  生:

2、知道。  师:其实,它跟你们刚才说过的这些句子很相似,只不过是讲究韵律、平仄、水平更高罢了。  ﹙学生笑﹚  师:好,你们都知道哪些咏史怀古类的诗?  生1:杜牧的《赤壁》。  生2:杜牧的《过华清宫》。  生3:杜甫的《咏怀古迹》。  生4:杜甫的《蜀相》。  生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怀古诗还真不少。你们能说说怀古诗常用的方法吗?  生1:一般是借写历史人物的事迹,抒发个人的感慨,如《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生2:也有用历史遗迹抨击时政,抒发对王朝更潜的感慨,如《过华清宫》。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怀古诗

3、常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鉴赏一首怀古诗,就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师:同学们对辛弃疾了解多少?  生1:他是南宋爱国词人。  生2:他是历城人,也就是山东济南人。  生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的词大多收在《稼轩长短句》里。  生4: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金军南下,山河飘零,朝廷苟安。  生5:辛弃疾一生都主张恢复中原,但却壮志难酬。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6:大概是朝廷里投降派太多了。  师:还有一个因素,辛弃疾率一万余抗金起义军南归,作为抗金起义的将领,朝廷对他肯定有所提防吧。  ﹙学生

4、点头﹚  师:辛弃疾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却壮志难酬,于是就把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激昂的词。你们学过他这样的词吗?能背一下吗?  生1:学过他的《破阵子》。  ﹙学生背诵,却不熟﹚  生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好,背得很熟,豪放之气表达得也很到位!这首词梦里写到的战斗生活非常激烈豪迈,然而现实是怎样的?  生:可怜白发生!  师:梦境与现实的落差越大,越能表现人物感情。  师:同学们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吗? 

5、 生: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师:对,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弃疾一样致力于收复,所以并不积极备战,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  ﹙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声音清脆柔婉﹚  师:你们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生1:好,字正腔圆。  生2:我觉得她读得太婉约了。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6、  生2: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因为这是一首豪放词。  ﹙该生朗读全词,读得慷慨激昂,赢得一片掌声﹚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这篇作品的风格。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词。  ﹙学生齐声朗读全词﹚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首词用的典故比较多。  ﹙学生点头﹚  师: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词人以古喻今的目的,这也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你能说说都用了哪些典故吗?  生1: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  师:辛弃疾对孙权怎样评价?  生2: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见他对孙权的评价很高。  师: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与曹刘形

7、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孙权确实是一个英雄。你们认为“无觅”一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英雄难觅,有点遗憾。  生2:我觉得作者是在慨叹当时南宋统治集团无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师:说得好,这就是以古讽今的手法。  师:还写了什么典故?  生1:南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  师:词中怎样写他北伐时的英雄气概的?  生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师:很神气,很有气魄!  师:你怎样理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生1:这是刘裕起兵前的生活环境,这说明出身也很低微。  生2:出身低微并不妨碍他成就英雄业绩。  生3:“英雄不论出身”,诸葛亮、

8、刘备都是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