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

ID:27246975

大小:16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2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_第1页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_第2页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_第3页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_第4页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虫卵量、带毒率以及粗缩病的调查测定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传输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粗缩病调查和预测预报。2定义和术语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2.1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二组成员。其基因组由10条线性的双链RNA(dsRNA)组成,大小为29142nt;病毒粒子成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外观呈球形。2.2传毒介体和传毒方式t

2、hevectorandtransmissionofRBSDVinmaize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以灰飞虱(Laodelphgaxstriatellus)为主要传毒介体进行持久性传播。灰飞虱一旦获毒,终身带毒,并能连续传毒,但不经卵传毒。灰飞虱在病毒寄主上吸汁获毒,获毒时间最短为1h,一般24-48h就可以充分获毒,获毒最低温度为8℃左右,获毒效率以2-3龄期若虫最高。病毒在虫体内的循回期为8-35d,在适温条件下,循回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传毒最低温度为4-5℃,传毒时间最短2h(在最适气温24℃下),一般48h可充分传毒。2.3病株率therateofdiseas

3、edindividualplant调查发病的玉米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2.4严重度分级指标severitylevelofdisease苗期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症;1级:10叶龄以上发病;2级:7~9叶龄发病;3级:5~6叶龄发病;4级:4叶龄以下发病。成株期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症;1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左右,雄穗轴短,上部叶片叶背面有白色蜡泪状突起;2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2/3左右,整株显症,雌穗为健穗的3/4左右;3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2左右,整株显症,雌穗为健穗的1/2以下;4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3以下,整株显症或提早枯死,基本无产量。2.5病情

4、指数diseaseindex病害发生的普遍性(病株率)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计算:……………………………………………………………(1)  其中:I——病情指数;i——各严重度级值;li——各严重度级值对应病株数;L——调查总株数(本标准中株是指单茎)。2.6发生(病)期emergence(infesting)period灰飞虱发生期某代某虫态发生数量达该代各虫态累计总量的16%、50%、84%的日期分别称其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如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0%的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期,即越冬代成虫羽化率为50%的时期;玉米粗缩病发生期为玉米粗缩

5、病病情严重程度(用病株率或病情指数等指标表示)分别达最终病情严重程度的16%、50%、84%时,称该病分别进入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3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以玉米成株期普查病株率划分,共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发生程度1级2级3级4级5级病株率(%)0.1-5.05.1-10.010.1-20.020.1-30.0≥30.14系统调查4.1.麦田灰飞虱越冬代和一代成若虫调查4.1.1调查时间和地点春季3月下旬起至一代成虫高峰期,每5天调查1次

6、,4.1.2调查地点在灰飞虱常年发生量大的稻麦轮作区,选择撒播(套播)、浅旋耕、耕翻等3种不同耕种方式的稻茬麦各一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2,固定为系统调查田。若无稻茬麦,可选择空茬田、草丛等地块,每种类型田3块地。4.1.3调查方法每块系统田采用“Z”字型取样,每块田9个点,选用长方形(33cm×45cm)白搪瓷盘为调查工具,用水湿润盘内壁,每点拍查0.11m2,共查1m2。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拍击中下部,乳熟期拍上部,连拍三下,每次拍查计数后,清洗白搪瓷盘,再进行下次拍查。空茬田、草丛等灰飞虱滋生地块虫量,采用笼罩法进行调查。用粗铅丝、木条制成长、宽、高各3

7、3cm的正方形笼框,四周用白纱布围住,做成笼罩。仍采用“Z”字型9点取样法,在样点上扣笼后,用棍棒在底部拨动草丛,虫子即跳到纱布上,再观察统计。统计成、若虫数量,观察成虫性别和若虫龄期(参见附录C),并折算667m2虫量,根据虫量变化动态找出越冬代和一代成虫高峰期,结果记入附录A表A1。4.2 麦田灰飞虱一代卵量调查4.2.1调查时间本地灰飞虱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后(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连续调查3次。4.2.2调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田内,采用棋盘式取样10点,每点10株。剥查麦株基部第一至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